2016年的白酒回暖令業界欣喜,但與此同時,白酒市場依然萎縮的言論也頗有市場。那么,這一輪回暖從指數上有何表現?回暖是表現于部分市場還是全部?是僅限于名酒還是整體上升?
2016年白酒批發指數上漲
2016年我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6125.7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0.07%;累計實現利潤總額797.1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9.24%,均創下了近幾年白酒行業收入和利潤增長的最高速。
“瀘州·中國白酒批發價格指數”也較為準確地反映了這一價格變動軌道。2016年全國白酒批發價格月度同比指數走勢明顯改善,下半年由負轉正,全年上漲0.11%,與2015年全國白酒批發價格指數全年累計下跌2%相比回升了2.11個百分點。這也是2012年“瀘州·中國白酒批發價格指數”編制以來年度指數首次正增長。
2016年全國白酒批發價格總指數同比上漲0.11%,雖然漲幅微弱,但這是瀘州·中國白酒批發價格指數編制以來年度數首次正增長。分月看,上半年全國白酒批發價格月度同比指數雖然有所反復,但跌幅在逐步收窄,呈現穩步回升勢頭,已接近實現正增長的臨界點。從7月份開始,全國白酒批發價格月度同比指數開始轉正,上漲0.07%,隨后一路走高,12月份為1.38%,創下本指數編制以來的歷史新高。
從“瀘州·中國白酒批發價格指數”來看,中國白酒行業從2013年以來的走勢看,出現底部回升勢頭,全國白酒批發價格月度定基指數正緩慢脫離底部區域。不過由于白酒市場的調整并未真正完成,不支持白酒價格全面、快速、大幅上漲,因而與2012年相比,白酒價格仍未脫離底部區域。
名酒領漲、川黔領漲
與一般業界人士看法一致,“瀘州·中國白酒批發價格指數”顯示,一線名酒、川黔等酒業板塊,成為次輪回暖的主力。
“瀘州·中國白酒批發價格指數”顯示,2016年全國名酒批發價格指數環比有9個月出現上漲,漲幅在0.12%~0.78%之間,而地方酒雖然有7個月上漲,但最多上漲0.6%,低于名酒的最大漲幅0.18個百分點,而基酒全年沒有1個月上漲。
隨著2015年以來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龍頭酒企先后重新提高核心產品出廠價,緩解了白酒價格體系自上而下的壓力,二、三線區域白酒紛紛跟漲,地方酒環比價格指數全年有7個月出現上漲。
分類來看,名酒價格走勢更強,2016年12月漲幅達到2.63%,創下指數編制以來近年新高,顯示出更強的反彈勢頭。相對名酒,地方酒走勢弱一些,1到12月,月同比跌幅在0.13%~1.83%之間,指數仍處于下跌區間,但12月份跌幅僅0.13%,離轉正只有一步之遙。
基酒同比價格指數整體運行平穩,全年圍繞99.94上下波動,最大跌幅僅0.08%,高低只相差0.4個百分點,但仍處于負增長區間,從價格角度暗示白酒行業去產能問題依舊嚴峻。
從全國白酒分布來看,以四川宜賓、瀘州、邛崍、綿竹為代表的“川酒板塊”,以貴州仁懷茅臺鎮為代表的“黔酒板塊”,以江蘇“三溝一河”以及安徽古井貢、文王貢、口子窖、皖酒集團等為代表的“淮河名酒帶”以及以山西“杏花村”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板塊”在全國白酒板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