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熱鬧的春糖期間,五糧液換帥也塵埃落定,而一份及時的年報也宣告了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3月30日,五糧液披露2016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5.4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3.3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7.85億元,同比增長9.85%。不出意外,憑借著這份年報,五糧液依舊坐實了“老二”的位置,不過,面對后面虎視眈眈的洋河,還有瀘州老窖、汾酒、古井貢等勁敵,五糧液的壓力依舊不小。
2017年或許是白酒行業榜眼之爭的關鍵一年,也是品牌、渠道綜合比拼的關鍵一年。
渠道精細
招商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放大周期來看白酒,2012-2014 年整個行業遭受嚴重沖擊,還沒有及時調整方向,2015年-2016年是名酒企業適應調整時期,目前來看方向基本調整到位,而2017年是看措施得力與否的開始,是品牌企業全力推動精細化管理的開始。
2016年1月-9月,洋河股份營業收入約為146.67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48.39億元;同期,五糧液營業收入接近177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在51億元左右。單純從數據看,二者之間的差距在縮減,但一直在渠道布局和系列酒運營層面前期布局的五糧液顯然依舊具備領先優勢。
五糧液2016年不斷增加團購建設和專賣店體系,去年一年新增專賣店團購商超過60家;2017年,五糧液對營銷人員進行專賣店重啟項目內部培訓。此外,五糧液還加強電商和KA渠道管理,這對五糧液的價格體系有著強有力的支撐作用,樹立起價格標桿。
在渠道建設層面,汾酒也開始重新布局進入經銷體系,并在春糖上發布了新的渠道政策。有機構觀點認為,汾酒積極開展渠道調整及銷售改革,實行產品區隔、加強竄貨管理和價格管控,業績迎來拐點。2016年前3季度,汾酒公司收入及凈利潤增速分別達10.6%和23.5%,業績呈現較好的恢復態勢。
2017年,瀘州老窖將進一步放低準入門檻,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公司五大戰略單品的全國性招商。據了解,瀘州老窖將繼續大力推進“雙124工程”,嚴格實施終端配額制和渠道下沉等措施,實施“千縣工程”和“百萬終端工程”,通過市場會戰,把產品、政策和服務落實到終端,全面提升經銷客戶的動銷率和收益率。
在渠道的精細化運作層面,瀘州老窖的運作模式似乎更為徹底。
2017年,瀘州老窖將全面試點終端聯盟的組建,將產品分解到每一個零售終端,大力提升產品的動銷率和終端客戶的利潤。在全國范圍內,瀘州老窖將繼續推進經銷商聯盟的建設工作,加快完善以品牌公司為平臺的“全國三級客戶聯盟”。
品牌驅動
品牌力的持續推進也是各大企業2017年的工作重心。
在招商證券機構食品飲料分析師董廣陽看來,在消費者話語權提升、消費升級背景下,優秀企業開始重視品牌力的打造,“最典型的是茅臺和洋河”。
據悉,茅臺將實行“133”戰略,打造大茅臺品牌集群。其中,作為占據其中“33”部分的醬香系列酒,要在中高端醬酒市場爭做標桿企業。
近期,一個備受關注的行業新聞是從事品牌價值評定的英國專業咨詢機構“Brand Frinance”發布了2017年度全球最具品牌價值500強榜單。中國品牌有55家入選,中國白酒品牌中茅臺、洋河兩家企業上榜。其中,茅臺是再次上榜,排名第118位,較2016年的排名184位躍升了6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