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業并購的三個關鍵評估:第一,品牌是酒業的稀缺資源。第二市場是酒業的發展前提。第三,團隊是酒業并購的關鍵。
我認為品牌是酒業的稀缺資源,白酒企業更多的是“依老賣老”,現在來看最有價值的并購標記應該具有這個標志,第一是三億元以上的規模,第二是三十年以上歷史,意味著它很容易喚起消費者小時候的記憶,回憶起爺爺和你在一起的味道,第三個是100口以上窖池,越是做本地化市場,就越要“冒煙”。
市場是酒業的發展前提,因為買酒本身不是目的,買是為了把它做得更好。白酒是有很強的區域性,市場之間的差異非常大。從觀念上來看,山東、河南、河北、江蘇、北京等都是主消費市場,在這些地方適合并購,在一些大的市場很容易做出業績來,這個在并購的時候應該關注區域選擇。
團隊是酒業并購的關鍵,境外資本來收購白酒搞不明白,因為白酒的核心是產業和渠道。中國的快銷品渠道相當復雜,它不像國外,所以實際上團隊也是很重要的。華澤集團能做這個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金六福培育了一批職業經理人,輸送到各個酒廠去。
酒業并購的三個核心策略:
從2015年開始,并購會成為很多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的途徑,我認為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是上市公司通過增發加并購,打開區域龍頭企業借道上市的新路徑。中國白酒行業上市是非常難的,前面那么多企業IPO,喊出來的很多。區域龍頭企業自身上市已經很難,完全可以借道上市。他和我們的民族企業上市公司結合起來,比如說茅臺,茅臺有好渠道,五糧液就可以輸出技術,可以輸出它的品牌,像洋河可以輸出濃香型的管理經驗,也可以輸出營銷能力,這些都有可能在新的一輪競爭中,通過并購打開區域龍頭企業的上市通道。我說的區域龍頭企業是指省里數一、數二、數三的企業,第四就不算了。未來一個省能養出第一、第二和第三,很難看到第四了,在一個市場空間里最多有三個價位能成功。所以,名酒廠的再融資能力,名酒廠的經營輸出,龍頭企業的借道上市,在產業內是能整合的。
第二是金融資本加職業經理人的團隊,我已經知道至少有兩個是在走這種路線,金融機構出錢,職業團隊經理人出力。被并購的企業特點是要有市場潛力,有品牌基因,缺的是營銷能力和資本。我認為小的酒廠在這一輪整合中很有可能出局,這是一個早晚的事情。酒類行業的品牌不是太少了,是太多了,中國人用不了這么多品牌和酒廠,它的整合價值就是金融資本進入一個高品牌附加值,高產品購買,高投資回報率的行業,職業經理人團隊借助資本實現職業生涯的高起點創業。
還有一種方式是“1+X”區域集中化聚焦投資,這個可以是業內資本,也可以是業外資本。對并購方來講大到一個區域,如西北、東北,中到一個省,小到一個省的3—5個地級市。一個快銷品的品類,在原產國都是多品牌的,啤酒在德國是多品牌的,紅酒在法國也是多品牌的,白酒在中國一定也是多品牌的,因此它是一個多品牌互補的方式,可以實現壟斷式的市場占有率。因為原產國的消費者對產品的細分度很高,所以啤酒到了原產國捷克和德國之外,你會發現就只有兩三個品牌實現壟斷了,我們發現白酒行業將來一定是有大的集團存在。但另一方面,多品牌實現了大,多品牌實現了強,一個姓多個名將是白酒行業的典型特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白酒行業商業企業的投資也很值得關注。有人說現在基酒廠很困難,價值很低,我覺得這可能是一個陷阱。這一輪被擠出的一定是原酒廠或基酒廠。
呂咸遜:海納機構總經理;中國酒類流通連鎖專業委員會(籌)副秘書長;曾任新食品雜志社副社長、華澤集團/華致酒行品牌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