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山東一家大型白酒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山東省政府對外接待用酒方面將出新的規定。“接待用酒禁止喝白酒,改喝國產葡萄酒,而濰坊地區政府接待用酒據說用地產葡萄酒。”(3月31日證券日報)
中國官場的“酒文化”,正在遭遇一場最激烈的變革。自“八項規定”實施以來,中國高檔白酒業遭遇前所未有的打擊,原先作為公務消費主力軍的茅臺、五糧液等在內的高檔白酒,已經風光不再。因為這些白酒太敏感,大家一聽就奢侈,這些酒名在如今在官場成了敏感詞,很多人對此避之不及。高檔酒喝不了,不能報銷。于是有的用地方中高檔的“名酒”,像今世緣、天之藍、夢之藍等等,有的干脆用起了高檔紅酒。
白酒改成紅酒,看起來是為了為了節省開支,實質是換湯不換藥,搞變通。嚴格遵守“八項規定”,政府接待倡導節儉是根本,不是白酒改成紅酒那么簡單。不管是白酒還是紅酒都是酒,而且白酒和紅酒都有價格高低區分,不等于白酒就是貴的,紅酒就是廉的。像紅酒“拉菲”一瓶就是近萬元,現在的拉菲早已“茅臺化”,成為一種面子的象征。因而,拉菲每到重要節日也會漲價,但是無論多貴都會有人買。再說,白酒吃的量可能要少一些,但紅酒幾瓶也抵一瓶白酒。因此,政府接待把白酒改成紅酒,是自欺欺人的“餿主意”。
在當下中國官場,喝酒也要講政治,不同級別公務宴請的用酒因人而異,尤其是在嚴禁公款吃喝的當下,酒企要想扭轉頹勢,對癥賣酒得摸清現在官場的喜好。而政務接待白酒改成紅酒,許多企業立即也跟著轉向。近日落下帷幕的一年一度的春季糖酒會上,縱觀糖酒會上酒企的表現,我國的白酒業依然處在調整陣痛期,而葡萄酒企業在此次糖酒會上的表現十分搶眼,特別是進口葡萄酒龐大的布展規模成為糖酒會的一大亮點。許多傳統的白酒連鎖企業,它們也嗅到了行業的變化,紛紛加大葡萄酒品類的比重。
政府接待“白酒改紅酒”是個餿主意。實際上,要管住官員們的嘴,不在于白酒換成紅酒。要抑制公款腐敗的“特殊需求”,必須從國家層面上出臺制度性規定、制度性安排,明確規定公務接待、公款招待的標準。在保證預算科學的前提下實行預算和決算的公開,也就是說事后建立倒查機制,明確錢都被誰“吃喝”了。另外,要加大懲處力度,防止將接待、消費費用轉嫁、分攤、隱瞞、虛報,禁止以數量換質量的行為。一經查實和舉報,上升到紀律監察乃至法律的高度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