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經濟這四個詞我看到之后其實很受啟迪,而且我認為用在我們酒業現實的狀況上是最合適,因為我們酒業經過了從2013年到2016年幾年的調整,我們酒業其實也要重整行業經濟,這種條件下我們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首先,我們看國家在重整經濟的邏輯下,對中國經濟總體走向的判斷是從“短期嚴峻”到“長期向好”,我個人認為這也符合整體酒業的走向。其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昌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不要單看一個年度,而是要放在一個時段看待增速的變化。從中長期看,中國是一個革新型發展的大國,具有較強后發優勢和體制可革性這兩大核心優勢,經濟前景向好,經濟不會崩潰或長期停滯。”“我們可以把未來的5-10年劃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調整階段,一個是恢復階段”。可以說,趙部長對于發展階段的劃分很科學、準確。
也就是說,中國經濟的調整是一個持久戰,而持久戰我認為他分為兩個階段:一個調整階段,一個恢復階段。正好符合我們酒業,我們2013年到2016年前五年叫調整階段,未來的五年叫恢復階段。那么在恢復階段我們的動力在哪?首先國家經濟發展也提到了關于中國經濟發展的“希望與春天”,提到了一些新的“風口”,值得總裁們關注和研究。
一是技術紅利剛剛開始。因為“唯一能穿過經濟低谷的是技術革命”,人工智能和自動化將代替日益匱乏的勞動力,同時帶來工業制造的高端化。這里面的技術革命就對酒業來說,我認為有兩點,第一個是酒業的機械化,酒業是傳統行業,我們國家提出了工匠精神,酒業需要工匠精神,酒業也需要中國制造精神。中國制造精神我認為要向格力學習,而格力提出技術是核心,包括我們的華為。華為為什么領先?為什么在消費者心中在部分市場已經超過了蘋果,已經打敗了三星,我認為還是技術領先。
我們酒業的技術革新就需要我們在傳承傳統工藝的同時進行創新,口感的創新、釀造的創新,同時我認為酒業未來在機械化、現代化、智能化、標準化、健康化會是一個趨勢。首先,我們的人口紅利慢慢在消逝,現在有些廠房的建設、采曲、制曲、釀酒,如果不導入機械化、智能化,我們將來就無人做酒,無人釀酒,效率就會低下;第二,也不符合現代人對健康的需求,也是未來提高釀酒標準化的一個動力。這一點我認為河套走在了前面,河套的機械化在酒業里面是走在了前沿。而且河套的機械化程度非常高,在不違背傳統制造的情況下進行了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升級改造。比如說他的清香產品整個去人工化,利用不銹鋼斗進行發酵,而且不用人去翻倒,自動出酒糟、出酒的一個過程。在這方面今世緣、古井貢做的也不錯。我認為機械化是一個趨勢,也是酒業紅利的一個體現。
第二個,2017年“兩會”中的一個詞與我們息息相關。分享經濟一詞兩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個社會是一個共享經濟、分享經濟時代。
什么是共享經濟?就是人們把剩余的價值、剩余的勞動力分享出來。我認為這一點對酒業是很重要的。
而分享經濟衍生出來的是社群營銷,更進一步衍生出來的是平臺化。未來我們的終端是一個平臺,餐飲終端是一個平臺,流通終端是一個平臺,連鎖終端是一個平臺,我們消費者社群是一個平臺,我們稱之為吸粉兒——賣貨——建平臺,包括一些英雄聯盟、一些區域組織的聯盟都是一個平臺。當形成一個平臺的時候,不僅僅是一個賣貨的平臺、賣酒的平臺,而且可能是一個融資的平臺,是一個共創、共投的平臺,是利益共享的平臺,平臺化是一個趨勢。
此外互聯網+連鎖、B2B的發展,這些都反映了中國酒業正在進行整個產業鏈新秩序的重新建立。在這一輪的調整中,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總裁能不忘初心,拓展思路,以化蛹成蝶的勇氣,推動企業獲得新一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