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連市沙河口區人民法院判決一起消費者對“瀘州老窖二曲酒”產品標簽問題的訴訟,瀘州老窖涉嫌欺詐被判“退一賠三”。此事經多家媒體、網站、朋友圈曝光后,業已成為酒圈的熱門話題。
昨天,筆者以《瀘州老窖二曲酒 傲慢與欺騙》為題,主要針對瀘州老窖集團對事件的處理態度和處理速度進行了評論。這篇短評引起了涉事方的注意,昨天下午一名自稱是該集團法務部的工作人員電話表示:集團領導正在就此事進行商議……會給消費者和媒體一個合理滿意的答復。
正如筆者在昨天短評中提到,瀘州老窖二曲酒作為瀘州老窖低端單品代表性產品,本身質量和食品安全方面都沒有問題,問題就出那枚絕大多數消費者根本看不懂的小標簽上。
事實上,白酒行業標簽標注不規范、不實的現象由來已久。一些區域性品牌的小微酒企,為了“面子”、為了利益,不僅“液態法白酒”亂標配料,很多所謂“純糧釀造”的白酒實質大都是“固液法白酒”。這種情形對于業內人士來說并不奇怪,但對于那些對酒行業不太了解,對酒知識一竅不通的消費者來說,是不是顯的有失公允?
日常生活中,隨便逛逛超市酒區,什么瀘州老窖特曲、頭曲、精致二曲,郎牌特曲,蘭陵大曲,枝江大曲……以各種“曲”來標記的白酒品牌越來越多,愛喝酒的你看到這些,是不是已經未飲先醉,徹底蒙圈了?這就是因為我們對“曲”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
近些年,隨著大健康時代到來,我們倡導“文明飲酒、理性飲酒、健康飲酒”,這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但如果你不知道飲酒禮儀常識、不知道每天最適宜的飲酒量、不知道什么是相對健康的酒,“文明飲酒、理性飲酒、健康飲酒”就成了一句空口號,沒有任何意義!
拋開政府部門監管暫且不談,擱置生產企業良心姑且不論,通過“瀘州老窖二曲酒”事件,筆者認為對消費者進行酒知識(常識)的普及已迫在眉睫。
昨天,在“瀘州老窖二曲酒”事件發生后,微信公共號“九州糖酒”第一時間就推出了科普文章《不做酒盲 從認識特曲、頭曲、二曲……“X曲”酒開始》,文章內容豐富、專業實用、生動有趣、可讀性強,起到了普及酒知識的作用。
另外,據筆者了解,今年4月22日開幕的鄭州糖酒會上,第三屆河南省民間品酒師大賽也將同步登場。該活動通過“品酒質、分香型、酒文化”三關考核,遴選出9名河南省優秀民間品酒師及90名民間品酒師,頒發證書和獎品,目的便是“普及酒知識、弘揚酒文化、傳播酒品牌”。
總之,在經歷過“瀘州老窖二曲酒”這一事件后,不管酒企方面如何回應,不管行業問題能否有所改變,消費者多學習一點酒知識,提高自身的判斷力,總歸也算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