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經銷商常常搞不懂,明明渠道沒問題,產品就是賣不出去?事實上,近兩年,在中國經濟調整轉型的大背景下,酒水行業正面臨著新一輪的變革,酒水經銷商也同樣面對著巨大的變革沖擊,中國酒類也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傳統主力品類增長乏力,進口高端和新興品類快速發展;不僅如此,酒類消費群體也在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80、90后新一代消費群落已經成長起來。我國的酒類消費以消費者為主體的特征越來越明顯,白酒經銷商尤其是傳統白酒經銷商面臨著新的挑戰。
3月19日,成都春季糖酒會期間,一場由酒商網和博美酒匯聯合舉辦的“2017年中國酒類發展趨勢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論壇邀請國內知名行業大咖、企業領袖、優秀經銷商代表齊聚一堂,探討2017年中國酒類發展趨勢。同時將“在消費者為王時代,酒商如何爭取消費者?”這一議題進行分析、談討。
渠道為王時代已經結束,消費者成白酒行業最終檢驗者
在過去十多年時間里,各酒類品牌致力于直接服務各類消費者,渠道模式從粗放到精細、從多層級到扁平化,實踐中探索出了一些新的渠道模式,如以口子窖為代表的酒店盤中盤、以洋河為代表的消費者盤中盤、以老白干為代表的聯營體等,給企業以及行業都帶來了巨大的效益。因此,黃金十年也被稱之為“渠道為王”時代。
然而最近幾年,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中國白酒行業渠道模式驅動因素發生變化,白酒行業重歸大眾驅動階段,而與此相配稱的是真正渠道市場化運作的開啟,專賣店、連鎖渠道、電商、眾籌和訂制營銷等新渠道模式蓬勃興起,渠道進一步扁平化,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品牌制勝階段正在來臨,消費者才是白酒行業最終的檢驗者。因此如何吸引消費者,得到消費者的高度認可,贏得消費者的青睞是經銷商競爭的主要方向。
80后、90后消費習慣獨特,傳統高度酒市場被擠壓
被視為未來白酒市場的主要消費力量的80后、90后,因為成長環境異于其他年齡層,被視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消費行為方面有著顯著的特點:小眾消費崛起、“懶人”消費盛行、產品故事興起、超前消費等。這些追求多元化、個性化、方便快捷、“求新求變”的消費特征影響著酒類行業消費格局。
根據相關調研機構數據顯示,年輕人群酒精消費主要集中于低酒精品類,30歲以下人群消費的酒類中,50%以上是啤酒,新興品類共占18%,而傳統高酒精品類在年輕人群中占比有限。全球頂級戰略管理咨詢公司羅蘭貝格市場調研分析顯示:年輕人對于低酒精飲料的偏愛,一方面來源于其作為初步酒精消費者,對于高度酒精品類的口味和產品消費習慣尚未養成;更重要的一方面原因是,酒精飲料在年輕人消費中的社交屬性更加顯著,年輕群體更多選擇低酒精飲料作為社交飲品,以此維持輕松和歡樂的社交氛圍,而非簡單直接達到喝醉的狀態。
垂直電商增長,經銷商作用逐漸弱化
近兩年,隨著“互聯網+”日益深入酒行業,天貓、京東等平臺電商,酒仙網、1919等垂直電商的不斷增長,全國的渠道分隔被徹底打破,各地的酒類企業、渠道都實現了實時的信息分享,物流體系的發達也使貨物周轉速度大大加快。這樣的背景下,企業對區域的硬性分割已被打破,B2C、B2B等模式盛行。消費者擁有隨處可得的比較信息渠道,使他們對消費的產品具有更高的辨別力,更加個性化地挑選自己所要的商品,傳統經銷商的作用正在逐漸被弱化。
酒類消費者呈遞減趨勢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80后人口為2.28億,90后人口為1.74億,00后人口為1.46億。90后人數比80后少了整整24%。00后人數比90后又少了16%,比80后少了整整36%,所以從人口上來說,白酒作為成人消費品的飲用量必然要降低。而作為引領白酒消費主要力量的50后、60后和70后,“老齡化”已經開始顯現。80后、90后越發被視為白酒市場的主要消費力,但是相比于50后、60后和70后,80后、90后更愿意嘗試舶來品。白酒營銷專家楊光認為:“傳統白酒的消費群體如今已面臨老年化。目前中國白酒消費者平均年齡為40歲左右,80后和90后更多地被紅酒和洋酒所吸引。若想白酒消費者不出現斷層,就必然要培養年輕消費群體。”而這對于企業和經銷商而言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易事。
總之,伴隨著白酒行業“黃金十年”結束,行業陷入了長達四年深度調整時期,2016年中國白酒行業首度出現回暖跡象,而在四年的調整期中,酒類消費以消費者為主導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渠道為王的時代已經結束,白酒經銷商尤其是傳統的白酒經銷商要想取得良好的業績,必須要注意消費者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