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啤酒產量數據點評,行業邏輯不變繼續推薦
2017年1-2月啤酒行業產量609.5萬千升,同比下降0.1%,基本維持穩定,與我們之前的預期一致。對未來啤酒行業銷量不必在意太多,一是我們判斷未來行業產量大概率呈現L型走勢,二是行業的大邏輯已不再是產量。
邏輯一:主動被動齊升級。最直接的消費升級來源于部分消費者開始追求中高端,品牌起到絕對作用。二是各公司通過產品結構升級不斷提升噸酒價。在市占率高的渠道中,用中端強行替換低端,代表企業如華潤、燕京。
邏輯二:部分區域存直接提價可能。在個別省份或縣級市等市占率超過60%的區域,個別公司有望直接提價。另外,原材料價格上漲也將可能慢慢傳導至下游。
邏輯三:巨頭若接盤青啤股權(朝日出售所持青啤19.9%股權),行業將迎大變天。近期境外媒體報道朝日集團可能轉讓持有的青啤19.99%的股份。若百威華潤等巨頭接盤,新巨頭將在多地超過60%的合計市占率;在華東華南等激烈區域減少相互競爭;甚至可能徹底退出對方的絕對優勢區域。
催化四:關廠提質增效。嘉士伯去年共關閉17家工廠,而百威華潤在16年也關廠,近日珠江啤酒也公告關廠。我們預計燕京啤酒也有望開始關廠。關廠雖然短期會造成資產減值損失,但從中長期看,優化網絡結構有望從固定資產攤銷費用率下降(行業平均5%)和減虧兩方面提高盈利。
成長性角度推薦重慶啤酒、華潤啤酒,事件催化推薦燕京啤酒、青島啤酒、珠江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