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河北衡水老白干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擬通過發行股票的方式收購豐聯酒業100%的股權。
值得關注的,同樣在3月17日,記者獲悉,執掌豐聯酒業的湯捷將出任萬福生科董事長,后者為“聯想系”農業平臺,佳沃集團直接持有其26.57%股份。
據記者了解,3月7日晚間,萬福生科公告稱,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變更為聯想控股,轉讓總價款為11.3億元,佳沃集團直接持有萬福生科總股本的26.57%。佳沃集團聲明注入萬福生科的資產屬于大農業領域范疇。
據記者了解,湯捷自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擔任豐聯酒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2017年1月至今,任豐聯酒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作為柳傳志的得意門生,湯捷在聯想進軍白酒行業中途受命執掌豐聯。
聯想“白酒”之殤
豐聯酒業成立之后,曾對外宣稱在2-3年內加快并購步伐,并尋求全國性白酒品牌的整合機會,成為中國領先的酒業管理集團。
不過,豐聯酒業高估了自身對白酒運作的能力和水平。
“白酒行業市場操作的技術含量和行業壁壘很高,豐聯酒業整合收購四家酒廠后,聯想集團所處的行業屬性限制了其無法給予豐聯酒業除了資金之外的幫助。”酒類營銷專家杜志國評價說。
有業內人士認為,2011年—2012年正值白酒行業最高點時期,聯想這個時間點進入很難收購到優質的酒企標的;事實上,優質的酒企也不會在這個時間點選擇出售,即使收購也需要極大的成本。
“以當前行業調整期擠壓式增長的現實來看,聯想控股所選擇的幾家酒廠收購標的均非本省龍頭酒企,在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的背景下,面臨的競爭壓力本身就比本省的龍頭酒企要大,豐聯集團派遣的職業經理人在聯想控股沒有大的投入的情況下,要想逆襲,可能性本來就很小。”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在近幾年,豐聯酒業內部人事變動頻繁,其旗下四家酒企的高管也頻繁更換,這一直為外界所詬病。聯想控股收購孔府家酒業后,孔府家“主帥”更換兩任,但孔府家酒的業績并沒有因聯想的介入而逆轉。
“2012-2013年,聯想控股收購板城酒業后,在一年時間內,因為各種原因,板城的管理層和銷售人員大幅流失;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真正致命損傷的是銷售團隊的更換,因為內行業務人員是白酒行業最為稀缺的資源之一。”杜志國表示,“新隊伍素質參差不齊,無法順利銜接市場,造成板城酒業將近兩年的‘真空格局’。一些被清掃的板城銷售人員大量以各種方式走向競爭對手陣營。”
某豐聯酒業前高管表示,酒業收購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傳承和穩定,這種穩定最為重要的是原有團隊的穩定,其次是產品的穩定,“文王被收購之后仍然保持業績穩定,這家企業被收購之后,豐聯派過去的高管沒有帶自己的團隊,沒有在企業內部進行人員洗牌,這家企業銷售業績反而很不錯”。
一位曾經對板城發展傾注了諸多心血的酒類咨詢公司負責人在跟記者交流過程中,對板城的優秀的人才流失和迅速進入頹勢痛心疾首。
除了核心人員頻繁更換之外,豐聯早期的管理制度也屢被置喙。長期觀察豐聯酒業的人士對記者透露了一個細節:早期豐聯酒業銷售團隊在日常工作中報備程序繁瑣復雜,效率低下;有時候一個商標事宜走完申請流程都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
上述人數還表示,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反應迅速、打法伶俐的老白干迅速抓住機會占領了相當數量的板城酒業市場,也對板城原有大商進行挖角。
湯捷本人曾在接受外界采訪時表示,原來豐聯酒業對四個酒企的管理方式是中央集權式,后來開始不斷完善事業部制,給予四家酒企更多的運營權限。
一位酒業咨詢公司對記者表示,“早期豐聯酒業對收購過來的地方白酒企業的管控模式強調權力上收和集權,這與酒行業銷售等環節需要快速決策相悖。”雖然后來豐聯酒業已經做出了調整,這種調整為時晚矣。
2011年開始,聯想控股就著手布局白酒版圖,在行業利潤處于最高點時,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收購了河北板城、湖南武陵、安徽文王、山東孔府家四家酒企。
然而,聯想的運氣似乎差了點。
2012年,白酒行業開始進入調整期,豐聯酒業旗下的四家酒企也沒能逃過行業深度調整的沖擊。據此前聯想控股披露的酒業數據顯示,2014年,豐聯白酒業務收入11.21億元,比2013年減少13.6%,其中板城、孔府家、文王、武陵四大品牌的銷售額分別是5.11億、1.96億元、2.96億元、1.03億元,凈利潤虧損8.53億元。2015年,豐聯集團實現營收11.87億元,同比增長5.89%;凈利潤虧損7300萬。
2015年上半年,豐聯集團的虧損額為5900萬元。這意味著2015年下半年,其虧損已經收窄為1400萬元。據記者采訪了解,文王貢自豐聯集團收購以來經營業績和利潤就一直比較穩定。
而據記者了解,豐聯集團需向聯想控股償還貸款和支付相應利息(豐聯集團收購的幾家酒企資金來源是向聯想控股借款),這導致豐聯集團在上述兩年年主業利潤表現尚可的情況下,報表仍然顯示為虧損狀態。
2016年上半年,豐聯實現凈利潤1300萬元,扭虧為營。
聯想控股的“白酒夢想”留下了頗多深思,聯想在收購四家酒企時,僅收購就耗資超過20億元,而這幾年耗費的人力和機會成本難以衡量。
在宿遷市政府早年調研蘇黔川皖豫魯白酒企業后發布的一份調研報告中,曾對業外資本并購酒企進行了重點說明。“戰略投資者不是萬能的“救世主”。業外資本進入白酒業能否取得成功,關鍵看其介入后與重組的白酒企業能否實現全面融合。白酒企業與業外資本只有真正實現了資源優化,才可能避免“水土不服”。”
事實上,業外資本進入白酒業后有一個適應過程,必須尊重白酒企業特有的文化,必須尊重白酒市場。
上述豐聯酒業前高管評價說,聯想控股在這個時候出售四家酒企,我個人非常佩服柳傳志的這個決斷。如果聯想以合適的方式出售四家酒企,例如集團對文王的固定資產進行盤活了出售,聯想并不會有太大虧損。
老白干收購效應
此前曾獨家報道過,老白干酒業收購豐聯酒業一事(突發丨老白干酒并購對象浮出水面,傳豐聯酒業將整體打包出售,金額近17億)。此次老白干的公告坐實了此前的報道。
有業內人士分析,老白干和板城酒業都曾位居河北白酒“三朵金花”之列。板城酒業曾在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近10億元。但白酒行業大環境的變化,板城發展迎來挑戰。近幾年來,老白干開始收縮戰線,回歸河北市場,對板城也造成了一些影響。如若老白干收購板城,倒有可能成為河北市場的雙輪驅動。
“老白干和板城本身都不能對河北市場形成全覆蓋,各自均有5、6個強勢區域市場。如果二者合作,能形成有效的市場互補;此外,冀北市場對老白干的香型不太適應,而板城的濃香恰好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這就又形成了產品的香型互補。”杜志國表示。
在杜志國看來,老白干和板城合作,或許會形成河北市場白酒新格局,繼續搶占和擠壓河北本土其他品牌市場,進而搶占名酒品牌在河北省的市場份額。至于文王、武陵、孔府家這三家酒企,老白干需要在品牌操作上緩慢釋放企業愿景,在把脈區域特性的基礎上,逐漸找到自我的品牌屬性。
而上述提到的豐聯酒業前高管則認為,收購豐聯對老白干來說是個嚴重的考驗,除板城之外,其他三家企業并不易于消化。“收購之后,老白干在河北市場肯定沒問題了。再努力個5年,老白干或能達到60--7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