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的2月初到如今一年有余的時間里,申萬白酒指數漲幅已經達到70%左右,且刷新了該指數2012年創下的歷史新高。在市場一片看漲聲浪中,白酒股的表現似乎并未結束。
從上市酒企的業績看,白酒公司的業績也延續著三年來的復蘇行情,以貴州茅臺為代表的高端酒率先復蘇并且延續高景氣的趨勢,二三線白酒企業的業績也紛紛走強。
除了業績改善帶來的估值修復外,如火如荼的混改也是酒企股價不斷上漲的驅動因子之一,老白干酒和沱牌舍得就是已經踐行的代表,山西汾酒近日的高光表現也正是如此。不過,當行業的利好一一兌現之后,白酒股還有多少上漲空間呢?
白酒股上漲的邏輯
消費升級帶來的業績改善和主題投資是白酒股表現的兩大驅動因素,而業績復蘇是上市酒企股價上漲的最基本邏輯。
從全年業績來看,2015年,18家上市白酒公司中,只有迎駕貢酒、沱牌舍得和金種子酒營業收入仍然處于下降之中,其他酒企則全部實現了正增長;在此之前,也僅有貴州茅臺能保持這樣的增長趨勢,其余酒企全部呈現收入和凈利潤下降的走勢。
也正是業績改善,水井坊和酒鬼酒紛紛摘掉“ST”的帽子,目前上市酒企中只剩下*ST皇臺尚未摘帽。
業績改善之時,上市酒企的股價并未水漲船高,即使是在2015年瘋狂的杠桿牛市中,白酒股只是享受了市場整體高漲的投資熱情,股價并未走出獨立行情。市場資金炒作的是互聯網概念等沒有業績支撐的泡沫股,在泡沫破裂后,當初的熱門股如今已經煙消云散。
在杠桿牛市結束后,具有安全邊際的白酒股成為市場選擇是順理成章的。2016年年初本輪行情啟動之時,白酒股的整體市盈率不過十幾倍,在動輒幾十倍的A股市場中,白酒股業績安全墊成為資金再度關注的焦點。
而且,本輪白酒股的反彈也有著十足的市場基礎。以貴州茅臺為例,白酒上一輪牛市時,“53度飛天茅臺”的市場零售價一度突破2000元,隨后一度跌破819元/瓶的出廠價,五糧液也降至600元附近,市場售價與出廠價雙雙倒掛。
如今,五糧液一年內三度上調“普五”出廠價。2015年8月,五糧液將普五價格從609元/瓶上調至659元/瓶,2016年3月又調整到679元/瓶,9月份每瓶再次上調60元,出廠價達到739元。這也是“普五”歷史的最高出廠價了。
不僅如此,洋河股份和瀘州老窖也先后上調了高端主打產品的市場價格。在一線品牌上調價格后,二三線等次高端白酒也緊跟龍頭提價步伐,酒鬼酒等酒企也都紛紛祭出了調價的大旗。
誠然,在上市白酒企業的調價過程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出自酒企控量保價。也即白酒企業主動控制白酒產量,造成市場上的供應緊張,從而托起自家產品價格的市場策略。但這也基于行業回暖下的策略,否則提價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目前,國內消費升級給了酒企調價的信心,調價反過來又成為酒企業績看漲的因素,利好共振之下,白酒股上漲并不奇怪。此外,主題投資也是白酒股的利好之一。
混改一直是市場的熱點之一,而白酒股則是國企的集中營。正因為如此,相關酒企是否改革、何時改革都牽動著市場的神經。改革后釋放業績從而使管理層兌現考核要求是估值提升的基本邏輯,老白干酒混改后的表現即是市場的期待,而公司業績也如預期般逐一釋放。
日前,山西汾酒混改的消息一度甚囂塵上,根據報道,山西汾酒集團負責人簽署了三年的經營業績目標責任書,消息披露前后,山西汾酒兩周交易日股價上漲超過25%,雖然山西汾酒澄清了混改傳聞,但由此可以看出,混改這一主題機會在白酒股中蘊含的巨大投資機會。
如果說前述兩大因素推升白酒股大幅上漲,那么如今的白酒股是棋至中盤還是收官階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