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規模、市場容量、銷值份額等指標翻一番。”
“2025年突破百億大關。”
“打造1-2家30-50億的生產龍頭企業。”
……
當一串串數據、一組組規劃從3月9日在廣州佛山閉幕的“2021廣東酒業大會”上傳出時,“粵酒振興”話題再一次引發業內關注。
2019年11月22日,以“振興粵酒產業,重塑粵酒品牌,提升粵酒的美譽度”為宗旨的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振興粵酒產業發展工作委員會”宣告成立。
在廣東酒協推動粵酒振興的這一年多時間里,廣東酒類市場在醬酒大熱的風口之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據酒業家去年11月做的廣東酒類市場調研結果顯示,醬酒在廣東市場的銷售規模已達120億元(以酒企回款統計),與河南、山東一起在貴州之外躋身醬酒百億銷售規模大省。
而從在“2021廣東酒業大會”上公布的數據來看,2020年整個廣東省酒類銷售收入約560億元,其中國產白酒(含露酒及其他酒)銷售收入283億元。但是,廣東全省酒類生產總產量約372.04萬千升,銷售收入約185.13億。折合來看,廣東本土酒的市場占比僅1/3左右。
粵酒窘境
粵酒2020年的弱勢并非偶然。在中國酒業的市場版圖上,廣東一直貼著“酒類消費大省”和“產酒弱省”的雙重標簽。特別是在白酒上表現的很明顯——廣東地產白酒擁有豉香型和米香型兩大傳統香型,本土企業多而不強,始終沒能撕掉低價低值的形象,長期以來缺少能在全國范圍內叫得響的品牌和大單品,廣東白酒一直偏安一隅。
“可能是中國最后一個出現50億元級白酒的省。”雖然這僅僅是行業里的一句戲謔之句,但粵酒在廣東乃至全國長期存在感不足這是客觀事實。
白酒低體量囧局之下是低價格和低利潤,這也是數量龐大、實力強勁的粵商們集體“缺陣”粵酒的核心緣由。
除了廣東大商長期不賣粵酒之外,粵酒還面臨品味較單一、市場營銷薄弱、思維定位偏差、人才緊缺等問題。
在中國酒類產業進入新發展周期的背景下,積弱的粵酒叫響了“振興粵酒”的口號,但要如何改變才能走出扭轉乾坤的步伐呢?
廣東酒業新局
2020年廣東酒類市場極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冠疫情、國際貿易摩擦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酒業發展面臨重大考驗,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日趨穩定和復工復產全面提速,市場逐漸回暖,呈現出“品牌高度聚焦和消費者對品質需求提升”的特點,造就了“高端品牌產品引領市場主流、品質和價格雙上升”的格局。
在白酒方面,醬酒市場持續升溫、品牌集中化、競爭白日化,高端產品品牌集中度越來越強,中部產品競爭白日化,低價位產品市場需求緩減。
在葡萄酒方面,競爭激烈,品牌大單品引領市場,進口葡萄酒仍是主流,產酒國、產區、品種齊全,國產葡萄酒正在發力但大單品不多且競爭激烈。
在啤酒方面,消費進入新周期,市場競爭大,市場對中高端啤酒的需求日益提升,高端化、個性化啤酒發展較好。
在產品方面,品牌魅力逐日增強,尤其是在龍頭企業帶動下,粵酒品類得到創新,宣傳活動增多,市場認可度不斷擴大,消費階層發生巨大的變化。
在營銷方面,電商平臺發展迅速,新營銷新模式增多,尤其受疫情影響,傳統形式的產品推薦、品鑒會、展覽會和酒旅融合等項目受到限制,加速了自媒體、短視頻、圈層、直播帶貨等新營銷模式的崛起,造就了新品牌和新品類消費。
在人群方面,灣區城市群消費占主流,區域優勢明顯,一線城市消費力強、消費面廣、仍是各大品牌競爭的主戰場,二、三線城市,在消費升級和新中產崛起下出現消費需求升級。
粵酒如何振興?
3月7日-9日,在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主辦的“2021廣東酒業大會”上,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等集結一處就“如何持續推進粵酒振興和各流通領域的資源整合、拓展合作”等諸多問題展開研討,讓行業再次見證了廣東致力于推動酒業新發展的信心和魄力。
“無論是彭洪會長的協會工作報告,還是范紹輝董事長的主題演講,都能強烈感受到粵酒人對于振興滿滿的自信。”中國副食流通協會酒類專委會副會長沈重武向酒業家描述了他現場聆聽“2021廣東酒業大會”嘉賓發言的感悟。
“受疫情影響,全國白酒銷量出現了6%的下降,廣東地產酒也出現了不到10%的下滑,但頭部白酒的價值卻在逆勢提升。而這背后則是品牌集中度的不斷提升、消費者對品質需求的不斷提升。”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會長彭洪在大會期間接受酒業家獨家專訪時指出:“振興粵酒產業、提升粵酒品牌競爭力”始終是廣東酒協第四屆理事會的首要工作,一直積極于推動生產和流通企業的品牌戰略發展,積極打造企業品牌聲譽,并通過行業引領、龍頭企業帶動、各酒企主動出擊、多渠道多方位亮相的等方式,使得粵酒的市場認可度進一步擴大、人才隊伍建設和培育的卓有成效、為推動粵酒轉型升級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2010年就率先提出“振興粵酒”使命目標的廣東石灣酒廠集團董事長、陳太吉酒莊莊主范紹輝更是在大會上直言:“自信,才能振興粵酒。”在他看來,擁有文化自信、品牌自強和拼搏前行的粵酒人在順勢而為之下“未來可期、遠景可觀、粵酒必勝”。
“通過未來5 年的努力,粵酒有望實現產業規模、市場容量、銷值份額等指標翻一番。”范紹輝的自信讓行業看到了粵酒未來的希望,“在粵酒品牌、產品、行業地位、消費格局全面提升的推進下,在目前50億規模的市場基礎上,至2025年突破百億大關,交出一份真實可觀的粵酒振興成績單。”
近年來,石灣酒業、九江酒廠、廣東長樂燒酒業等粵酒領軍企業不斷發力市場,在實現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粵酒振興注入活力,成效初顯。
酒業家在“2021廣東酒業大會”期間獲悉,九江雙蒸2021年定下營收12億、2025年實現營收25億的目標;廣東固真酒業2021年銷售目標為3000萬元,未來三年計劃突破1億元。
廣東省酒協四屆四次暨五屆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工作報告的數據也顯示,廣東的高端白酒市場規模接近200億元,是唯一增長的種類,尤其是600元以上價位段增長速度高達26.7%。
各項指標數據都為粵酒振興升級提供了最佳的歷史機遇,但曾兩次錯失進軍世界名酒機會的粵酒僅靠這些是不夠的。
“粵酒自己不想辦法走出去,就打造不了與地方經濟發展相符合的大品牌。”在談到振興話題時,酒業泰斗梁邦昌指出。
要在新一輪發展中抓住機遇、實現真正的粵酒振興,梁邦昌還提出了“必須要有領頭羊,不能齊頭并進,不能你方唱罷我等場”、“弘揚白酒酒莊文化是振興粵酒的一個渠道”“必須要產品升級,打造品牌”等建議。
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創始會長朱思旭在“2021廣東酒業大會”期間向酒業家指出,振興粵酒從品類、品質、品牌、品味、品德等“五品”入手,重在提升粵酒的社會形象、行業地位。為此,他不僅呼吁要勇于變革觀念,堅守工匠精神、商業精神、企業精神外,還提出了微生命理論、微醺理論、酒神理論等用于指導企業實踐。
彭洪在酒業家專訪時強調:“粵酒要振興,最根本的是標準建設。”據透露,該協會已牽頭制定并發布了《廣東米香白酒》《廣東糯米酒》《豉香型白酒品鑒方法》三項團體標準,此舉不僅填補了粵酒行業標準的空白,還將為推動粵酒轉型升級發展帶來積極作用。
“粵商也是粵酒發展的有力支撐。”彭洪向酒業家透露,廣東作為中國商業思想發源地和中國酒商的起步地,粵商擁有最為敏銳的商業視覺,所以圍繞“提升廣東酒企影響力,助力流通業態新發展”,該協會將強調“有效服務”,構建平臺以為會員提供商機,助力企業騰飛。
范紹輝也提出“粵酒結對大商”,并建議從品牌打造、產品渠道拓寬和消費者培育等諸多方面攜手,以加速粵酒產業及廣東酒商的全國性提升及壯大發展;此外,結構提升、報團共贏、統統樹立起粵酒文化自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應邀出席“2021廣東酒業大會”的北京正一堂咨詢機構董事長楊光在系統性分析廣東酒業格局之后,向酒業家表示:“品類、高端、文化、抱團、創新就是廣東酒業破局的關鍵。”
沈重武建議,長期在廣東省內徘徊的粵酒,可以利用得天獨厚的優勢走出國門:“如何抱團守正固本變守為攻,應該發力打一套組合拳,好好刮一刮‘粵菜、米酒、南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