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全球最成功的葡萄酒商人,他的第一款自有品牌酒在上市的第一年就創下了400萬瓶的銷售奇跡。而現在,這位被稱作‘互聯網酒神’的人不得不花上比在網站運營多得多的時間來應付這次的信任危機。
一直飽受爭議的‘互聯網酒神’遇到了職業生涯當中最大的一次挑戰,而這個挑戰恰恰來自他引以為傲的葡萄酒篩選體系。目前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正在徹底調整內部體系,以盡快重新提供可靠的產品,重樹市場對品牌的信心。
當事人表示不會放棄控告,同時檢察官表示這一案件目前對當事公司十分不利,而一旦敗訴,整個公司將不得不面對巨額的罰款。
事件突然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輿論突然開始向著酒神希望的方向發展,目前消息的真實性開始一再地受到質疑。顯然,經過這次有驚無險的風波,他在業內的影響力更加無可撼動。顯然這個事件成為了酒神事業中的另一個巔峰。通過這次信任危機,酒神旗下公司的全線產品目前擁有了遠超先前的知名度。
酒神歪在沙發椅上,默不作聲地匆匆掃過這些報紙的摘要和電視新聞的新聞稿,然后隨手一丟,長出了一口氣,一口喝掉了杯子里剩下的葡萄酒。只說了一句話。
“哼。”
偌大的辦公室,高聳的柜子。辦公室里擺滿了形形色色的榮譽象征,掛滿了看似隨意的與諸多名人政要的合影。落地窗旁邊,琴師一言不發地彈奏著肖邦的敘事詩,G 小調敘事曲,作品23號。酒神站起身,扶在鋼琴旁,看著腳下的城市,一言不發。
這次‘酒神走私酒’事件顯然是對葡萄酒行業敲響了警鐘。原本在葡萄酒行業內,酒商將正常進口報關的葡萄酒與走私酒摻雜在一起銷售成了一個慣用手法,酒商借此獲得高額利潤。而現在,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消費者和虎視眈眈的執法部門,酒商們不得不開始規范自己的行為。
他在思索自己究竟做對了什么事,又做錯了哪些事。作為唯一一個成功搭建了葡萄酒電子銷售平臺的人,他多年以來從未出現過負面新聞——投身公益、幫扶新人、建立行業聯盟、制定行業規范—— 一個近乎完美的存在,在葡萄酒行業最低迷的時刻劈波斬浪,憑借著無懈可擊的信譽和親切和藹的形象一瞬間成為了行業偶像。
一瞬間,平面媒體、網絡、電視、廣播,甚至超市外的廣告牌,酒神就像葡萄酒行業的太陽一樣,鋪天蓋地地出現在每個城市的大街小巷。葡萄酒陡然成為了每個人不可不談的話題,他的葡萄酒成為了每張餐桌不可或缺的角色。
難以置信的成功;令人發指的火爆。
很難以文字的方式來描述他的成功。究竟他是如何成功的、何時成功的,幾乎沒人能給出準確的答案。坊間對他成功經歷的猜測更是五花八門:有人說其是江蘇巨賈沈萬三之后,秘密挖出了老宅中埋下的萬貫家產;有人說其早年走私軍火,手段毒辣,積攢下巨額財富的同時暗中消滅了好多潛在的競爭對手,早早備好后路之后金盆洗手轉做葡萄酒;
最離譜的說法是求仙得道修了神通,高人指點后成了功德—— 一看就知道這一定是哪個不靠譜的算命先生難以維生時候編出來的虛假廣告。不過這也說明了人們對于他成功的好奇。
而他每每談及這件事的時候,總是淺淺地一笑,留下一句:“英雄不問出處,是社會上的每個人成就了我,所以我只要為社會上的每個人帶來更多更美好的葡萄酒就好了。”
隨后便是滿場的掌聲。現在雖然這場他人生當中最大的信任危機已經過去,但是不只是外界,甚至于他自己,都在反思,為什么他的成功來得如此之快,受波及的時候倒戈也是如此的迅速。思來想去,他發現不是敗給了別人,是敗給了潮流——那個成就了他的潮流——和那個隨波逐流的自己。
他對著落地窗戶發呆,從白晝看到夜幕,看著窗外不斷涌動的時多時少的車流,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看著玻璃映出的自己,在夜色的襯托下,又是顯得無比的陌生。
如果他不曾做一丁點違規的事,那么他就不會經歷人生中最大的波折,而這也可能使他根本無法成就任何成績。這一個近乎悖論的事情就這樣活生生地發生在他的身上,這令他感到絕望。然而僅僅是這樣嗎?他開始思考整個行業。
傳統的經銷渠道變得脆弱,已經搭建起來的電商信任體系也變得愈發的不堪一擊,人們開始不再迷信某個人、某個品牌、甚至某個國家和其所代表的風味與精神;人們變得越來越獨立、思維變得越來越發散。
世界開始變了,客觀上講,葡萄酒市場開始變得越來越健康了。而對于酒商們而言,這無疑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世界變得更艱難了。怎么會?怎么會如此的無所適從?他捫心自問,審視著成就他的一切。
他發現他無法怨天尤人,是他選擇的不斷向眼前的事實妥協。成也蕭何敗蕭何,最終他所成就的新的世界反噬了他自己。絕望。這才是真正的絕望。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來。仿佛看到了葡萄酒世界的健康成長,與自己終將到來的消亡。
第二天,各大媒體爭相報道:這位弄潮兒,這位葡萄酒商大師,宣布把自己的公司全盤出售,然后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中。幾年之后,人們忘記了這個人的名字,只記得他的綽號,和他最后留給這個世界的一行字:我是一盞好的油燈,卻覬覦了太多太陽的聲勢;我是一個好的酒瓶,卻做了太多酒液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