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曾經歷了數十年的高速增長,除了誕生大量富裕階層消耗大量高端白酒,伴隨著經濟增長日益增多的政商活動,也是消費高端白酒的超級大戶。政商白酒消費群眾雖然小眾,但消費能力強,對價格不敏感,是高端白酒市場持續繁榮的強力支撐力。
除了經濟環境及行業背景等宏觀層面上的有利因素,貢獻行業高速發展最重要一項就是白酒品牌渠道能力的提升。
政商人群主要是政府官員和企事業單位人員,他們應酬多、消費軌跡固定,經常出入高端餐飲場所;他們購買集中,客單價高;正是基于此,白酒品牌創造了酒店盤中盤、消費者盤中盤、聯營體等渠道模式,能有效觸的及政商消費者,給行業運營效率帶來了巨大的提高。同時,也都給品牌帶來了巨大的成功,因此渠道模式的創新和改進就成為了各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重中之重。
小眾卻貢獻大、溢價高、易觸及,所以說政商人群是白酒品類的超級優質的消費人群;谡倘巳旱纳鈨r值,各大白酒品牌共同鎖定政商人群為核心目標消費者,所以白酒行業迎來黃金十年的發展,因此,黃金十年也被稱之為所謂“渠道為王”時代。
在政商時代,各品牌致力于直接服務和掌控政商消費者,寄生于公務消費的“名酒”,根本沒怎么心思去在乎中低端市場,也沒有把眾多有消費需求的普通酒友放在眼里,白酒行業的酒企早已脫離了正常的市場關系。
業內號稱白酒投資每年都有10%-20%的收益,對眾多沒有投資機會的社會熱錢而言無疑是一個比較有吸引力的資金投向。而眾多熱錢涌入白酒交易市場,在客觀上增加了所謂具有投資價值的高端白酒需求量,同時推升了白酒價格,一定程度上干擾了白酒價格對市場供求關系信號變動反應的準確性。
過熱的投資甚至導致白酒已經上升到奢侈品級別的行列,白酒收藏品種被納入古玩雜項專場拍賣行列,酒價一拍驚人,一些收藏白酒每瓶價格動輒拍出幾十萬的天價,隨著越來越多的拍賣行加入,高端白酒價格從此一路狂飆,被業內人士形象喻為“像原子彈爆炸”。
時至今日,人們無法忘懷三大名酒價格曾集體連續飆升的歷史性一幕,白酒價格竟月月攀升,5月專賣店標價為1280元/瓶,6月份升至1380元,七月份漲至1480元,八月份售價為1580元,9月為1680元,漲幅讓人咂舌。
隨著一線白酒的瘋漲,不少品牌白酒也紛紛加入到漲價的行列。
過去的歲月里,沒有哪個傳統行業能像白酒產業一般始終浸泡在產銷兩旺的高湯里,生活滋潤、肥得流油,市場瘋狂到經銷商只要拿到配額就能賺錢。他們自然不會主動再做任何市場營銷服務,酒企則一味追逐高額利潤,不斷開發所謂“高端白酒”,在品牌廣告上一擲千金而非真心尊重客戶體驗。
繁榮的高端市場讓曾經的白酒企業不可一世,傲慢,眼里容不下消費者,即使這個市場的規模有三千多億之巨。
近些年來,很多白酒企業的文化視野過于狹窄,片面強調高端屬性,品牌同質化現象愈演愈烈,文化傳播的對象也主要局限在高端商務、政務消費人群中,人為造成了白酒的“權貴屬性”,甚至使得白酒文化與普通大眾的情感形成一種對立。眾多白酒企業因關注高端市場而使中檔區間成為真空,消費者在日常消費、私人消費等場合漸漸疏遠白酒。知名酒企冷落中低端,而中小酒企在大酒企的夾縫中艱難生存,沒有能力開闊市場,只能寄望于討好渠道商以求生存,甚至一些不良酒企靠作假非法盈利,讓消費者對白酒行業產生了惡劣的印象,對整個行業都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嚴重傷害了社會公眾對于中國白酒的感情。
全國范圍內的嚴懲酒駕無法對白酒尤其是高端白酒產業傷筋動骨,那么“限制三公消費”和軍政“禁酒令”算是引燃了行業全面洗牌的導火索。在公關酒請客酒送禮酒日益萎縮的市場現實面前,仍寄望于挖掘白酒市場的“炫富式”消費心理,顯然不合時宜。而酒企們也都意識到了這點,嘗試著去研究大眾市場,嘗試著去獲取這個市場,但受制于傳統渠道,以及既得利益集團的牽制,沒法根本性的改變自身現狀迎合大眾消費群體,這讓這些酒企既焦慮又無奈,十分痛苦。反而是一些類似于酒葫蘆的新進者,沒有這些束縛,在新的局勢下,相較于傳統酒企將迎來更大的機會去贏得這個生機勃勃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