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制”三公消費“等因素的影響,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葡萄酒行業步入調整期,經過近幾年的努力,2016年,葡萄酒業逐漸有了復蘇的跡象,但還沒能走出調整期,2017年能否出現顛覆性的變化呢?
實際上,2017年,在進口葡萄酒之間、進口葡萄酒與國產葡萄酒之間的競爭將會持續升溫,并可能會在品牌化競爭、新渠道競爭等多個方面加劇。
平臺商繼續加碼進口酒
國產品牌壓力持續
實際上,在進口酒大量進入國內市場的情況下,2017年國產葡萄酒或許還要面對更為嚴峻的市場考驗。國內幾個在葡萄酒方面最有影響力的平臺商2016年動作不斷,持續加碼進口酒業務,這就意味著,2017年進口酒施加給國產葡萄酒的壓力會更大。
2016年4月份,酒仙網團隊奔赴澳洲,與Watershed分水嶺酒莊、McHenry Hohnen麥赫恩酒莊、Brygon布萊恩酒莊、Accolade Wines譽嘉葡萄酒集團、Millon Wines米隆酒莊、1847酒莊等十余家澳洲名莊簽署了合作協議,在產品采購、銷售、品牌營銷推廣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
據了解,早在2015年,酒仙網啟動了“葡萄酒全球直采”模式,開始了葡萄酒全球直采業務。酒仙網董事長郝鴻峰表示,作為中國領先的酒類垂直電商,酒仙網希望將更多國外優質葡萄酒推薦給中國消費者,讓物美價廉的國外葡萄酒出現在更多中國家庭的餐桌上。至此,酒仙網葡萄酒全球直采戰略取得突破性進展。
據悉,在2016年度,葡萄酒業務在酒仙網生意版圖之中已經占據20%以上份額,而這其中,進口酒又占據很大比例。
國內一線酒類電商直供平臺壹玖壹玖于也于2016年年底發布對外投資公告,1919擬與江蘇蘇北商業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南菲酒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控股子公司壹玖壹玖環球采購有限公司,同時,蘇北集團將為壹玖壹玖環球采購公司提供20億元的流動資金。1919CEO楊陵江表示,壹玖壹玖環球采購公司將依托20億元流動資金加碼海外業務,主要用于經營進口酒(烈酒、葡萄酒、啤酒等)的采購和酒莊運作。
垂直電商如此,那么綜合電商呢?京東在2010年啟動葡萄酒業務,2014年6月,京東開始運作海外直采業務,目前與意大利、澳大利亞、智利、美國等12個國家簽訂采購協議。直采進口了100多個品牌、數百萬瓶原裝葡萄酒,同時也是拉菲集團亞洲最大的零售商。2015年,京東酒類銷售額較2014年實現翻番,葡萄酒全年銷售超過2200萬瓶。目前,海外直采占到了整個京東葡萄酒規模的40%。
另一知名進口酒平臺商中糧名莊薈在2016年加大動作,2016年1月,中糧名莊薈受國際酒業巨頭TWE青睞,獲得獨家代理奔富MAX的授權,意大利酒王安東尼世家將全線產品交由中糧名莊薈運作,與業內大商共同成立意大利葡萄酒復興聯盟。據中糧名莊薈國際酒業總經理李士祎介紹,中糧名莊薈進口葡萄酒已覆蓋13個主產國,55個產區,擁有80個品牌,956個SKU。
在諸多平臺商紛紛加碼進口酒業務的情況下,國產葡萄酒的壓力可想而知,而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2016年1-8月,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為40.95萬千升,同比增長18.10%;總額為15.88億美元,同比增長24.19%。與進口酒持續火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產葡萄酒弱勢復蘇。2016年1-8月,國產葡萄酒產量70.4萬千升,同比微漲5.1%。
業內人士預測,在2017年度,平臺商持續布局直采進口葡萄酒的趨勢會加劇,更多進口葡萄酒將涌向中國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國產葡萄酒恐不能實現大幅上升。
品牌化,是誰的機遇?
葡萄酒市場從過去的弱勢市場逐漸成長為酒類市場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其中品牌化被視為一個重要趨勢,相對于品牌格局已經固化的國產葡萄酒,進口葡萄酒尚未形成明晰化的品牌格局,尚沒有領袖型的葡萄酒品牌出現,這對于國產葡萄酒是否會是機遇呢?
“未來大眾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和依戀會進一步提升。”李士祎認為,未來葡萄酒市場之中,品牌化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在李士祎看來,未來進口葡萄酒市場大單品的爆發率進一步提升,2016年這個趨勢已經比較明顯,即便是電商領域,幾個大品牌的份額已經很大。葡萄酒比較復雜,大眾消費者選酒缺少安全感,從而對品牌的依賴度會進一步提升,而那些能抓住消費者痛點的大單品,能快速爆發,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