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里,行業內關注度最高的焦點新聞就是五糧液價格回暖。有消息稱,五糧液部分市場調貨價格上升到了580元。樂觀者認為,一直低迷的五糧液價格回升六七十元,經銷商全面倒掛的問題有極大改善,這是高檔白酒市場逐步回暖的標志性事件。但是,也有人不以為然。聯想到前段時間糖酒快訊網報道的五糧液計劃550元收貨的新聞,他們指出此種情形是五糧液人為制造,主要目的是為增強經銷商信心。
成為焦點是有道理的。如果580元成立,那就意味著大商們不再虧錢;如果大商們不再虧錢,那就意味著五糧液銷售能穩得住;而五糧液銷售能穩得住,價格不再往下砸,白酒行業就基本能穩住了,2015年也就壞不到哪里去了。我想起了2014年秋交會上,一位行業大佬級的人物曾經談到一個漂亮的操作:如果五糧液價格能夠一把降到位,在春節前再稍微有點抬升,不僅能夠穩定經銷商的信心,同時還向全社會傳遞一個信息——五糧液價格到底了。目前的狀況就很像。只是,目前580元并沒有引發市場大量進出貨,并且各方都還在觀望,此價格能否穩定,還有待時間檢驗。
五糧液新聞被熱炒的時候,我正在杭州參加《商業評論》與思卓戰略合辦的智匯山新戰營培訓班,與多個行業的總裁學員們考察阿里巴巴,學習傳統企業培育電商板塊、改造企業的不同案例。來自買賣寶、相宜本草、馬克華菲、都市麗人等企業總裁或銷售操盤手,分享了他們企業切入電商的案例和在關鍵點上的思考過程。四個案例各有不同,有的一開始就對銷售體系進行顛覆式改造;有的則采用迂回戰術,對經銷商體系連推帶拉步步為營;有的跳開現有市場和資源,直接聚焦目標市場;有的則從邊緣做起,逐漸占據重要地位。
案例很精彩,啟發性強,互動交流也很激烈,但這些不是最打動我的。我印象最深的是,談到為什么要做電商時,這些總裁總經理們竟異口同聲說出了同一句話:“因為消費者已經在那里,而未來還有更多的消費者在那里!”把這兩件事放到一起來看。你會發現,五糧液的行為是白酒行業多年套路之下一種自然而然的策略。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消費者什么事,我們還是習慣替消費者做主。放在以往這簡直是理所當然沒問題,但是現在,就連經銷商也頗為猶豫。在我看來,調整了這么久,我們其實一丁點兒都沒有變。一直以來,白酒行業的學習意識和能力還是比較受人稱道的。在當下,學習電商已經在白酒行業形成一個風潮,紛紛熱衷于學習如何讓產品線更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競爭、渠道如何布局和管控、企業流程和組織如何適應新的競爭發展要求等等。但在我看來,白酒終究是給消費者喝的,白酒行業是因為服務消費者而存在,互聯網只是工具而已。所以,白酒企業更應該學習的是互聯網先行者對消費者的尊重,以消費者為核心去研究消費者,并學會數據化經營,這個意義遠遠高于對互聯網技術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