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白酒工業技術的進步,標準化的生產流程、強制的技術標準、公認的設計理念、全面的質量管理等標準化生產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同質化的形成。誠然,白酒的標準化生產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之間確實存在著一段空白,但是,我們不能就此混淆,將白酒的標準化等同于白酒的同質化。
改革開放30年來,從產品匱乏到極大豐富,中國白酒市場發生了巨變。與此同時,白酒產品之間的差別越來越小,每種產品都有著相似的香味、口感和相差無幾的工藝技術,圍繞著產品的附加服務也沒有太大差別,在購買的便利性和售后保障上也不分伯仲,甚至營銷手段也大體類似,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同質化競爭中,低價競爭成為企業無奈的選擇,但是靠降價取得競爭優勢只有死路一條。同質化已經成為當今白酒行業面臨的大麻煩。
究其根源,就是企業的逐利和低成本模仿。“被市場證明是有效的,總比創新的更穩妥,更省力”,這是大多數人的思維,也是推動同質化的主要成因。
要擺脫同質化,就需要獲得差異化優勢。而為了尋求差異化優勢,很多白酒企業開始行動起來,改進和創新產品、改進和創新服務、改進創新生產流程……然而,由此獲得的產品差異化優勢、服務差異化優勢,甚至成本優勢都是暫時的,總會有一窩蜂的跟進者模仿,讓競爭優勢立刻化為烏有,于是又有了新一輪的差異化競爭。
結束這種惡性循環,從根本上解決同質化惡性競爭,讓白酒行業真正走上可持續發展之道,必須加快標準化體系建設,走標準化道路已被很多行業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標準化不但可以減少同行間的糾紛,還能促使企業積極創建標準和自有品牌,自然就不屑于模仿了,同時,標準化體系建設是實現專業化生產的前提,有利于加快新產品的研發,縮短生產周期。這不僅可以使企業節約原材料和能耗,穩定和提高產品質量,還可以持續改進現代化管理,是保障生產安全、強化環境管理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建立信息系統、利用信息技術、推動技術進步。
但是標準化≠同質化,不能因為推動白酒標準化體系而認為白酒同質化是理所當然的。標準化和個性化不沖突,就像咖啡機的電源插孔一樣,質量和款式可以千差萬別,但是都標符合標準。汽車右側行駛是標準化,而選擇車道和行駛路線就是個性化。所以,出于技術革新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白酒標準不應該是完完全全的一個死標準,而是滿足底線的開放式標準。在遵循食品安全生產標準的基礎上,白酒企業各顯神通,創造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