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定制酒在酒業特別是高端白酒企業的興起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
應該說,定制酒的出現是酒企主動調整和被動轉型的結合。就在幾年前,酒企你追我趕地漲價,一瓶白酒可以賣到2000多元,更有人提出高端白酒應該成為奢侈品,結果嚴重脫離了群眾。但在中央八項規定公布后,高端白酒失去了公款消費的支撐,銷量急劇萎縮,市場需求露出了原形。另一方面,酒企在某些地方政府的推動下爭先恐后擴產能,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白酒產能有3600萬千升,而消費能力只有1200萬千升,白酒年產量在2011年即已突破了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所確定的目標。白酒產量的大躍進和市場需求的大衰退,結束了高端白酒的黃金期,酒企也從頭腦發熱、身體發燒的病態中清醒過來,開始放下身段,關注市場需求,傾聽公眾呼聲,定制酒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蓬勃興起的。
定制酒的盛行體現了酒企尊重市場需求、細分目標市場的求實精神和創新意識,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它針對的只是有特殊需求的小眾而非普通大眾,所以定制酒只是白酒轉型的序幕而非終極目標。高端白酒應該從幾年前的“權貴酒”、目前的“定制酒”轉變為大眾喜聞樂享的“親民酒”。 高端白酒的前途在親民,已成為行業和社會的共識。親民就是大眾化,大眾化的主旨是平民化。正所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對高端白酒來說,降價是親民的主要途徑。問題是,降多少,怎么降?有人士提出“最終的高端酒分界線可能從此前的1000元轉至300元”,對此觀點酒企可能意見不一。目前對高端白酒價格業內就有“順勢降價”、“控量保價”、“逆勢提價”三種策略。
依筆者之見,讓廣大百姓特別是中產階層能夠喜歡喝并且買得起,肯定是高端白酒轉型的大趨勢。對降價,酒企雖心有不甘卻又無可奈何,有的是大刀闊斧一步到位,有的是小步微調邊降邊看,但降價是與白酒的大趨勢相符的。既保住自身品牌在行業和同類產品價格體系中的位置,又根據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競爭規律對產品價格做適應性調整,這才是明智的。對保價,酒企最熱衷,可以說是絞盡腦汁想盡辦法,但酒企要保的價格同這個趨勢越接近,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則可能落空;蛘哒f哪個品牌的性價比在消費者的心目中最高,哪個品牌的定價就最合理。對提價,雖不可為而為之的目的是領異標新、彎道超車,用提價來聚焦市場注意力以保住品牌形象。因其同白酒的大趨勢相違,故迄今為止尚無成功的先例。 為此,酒企需要轉變觀念、順勢而為,讓親民真正成為白酒轉型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