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在出一高鐵車站的時候,無意間注意到旁邊停了一輛綠皮火車,當然引起我注意的并不是綠皮火車,雖然現在已經很少見了,而是在火車的車廂外貼的“老村長”的廣告。
如果你觀察仔細,你會老村長的廣告幾乎在全國的各個角落都能看到。公交車、小面包車、小賣鋪、餐飲店門口……
大家可別瞧不上“老村長”這類光瓶酒,根據官方數據披露,2014年老村長的白酒銷售額就達到了65億,凈利潤率雖然沒有中高端白酒的30%,但也有6億的凈利潤,同為東北光瓶酒的龍佳花園銷售額也突破了20億人民幣。
今年,在全球央行繼續放水的大環境之下,漲價和限購成了主要的焦點。漲價當然不只是僅限于原油、鋅、鎳、煤炭等資源類商品,還包括房子、黃金、白銀等投資類商品,還包括維生素、白酒、肉制品、調味品等消費品。
對于股票投資者來說,今年的漲價(通脹)邏輯只要能選中一個品種,就能獲得非常不錯的收益。對于A股的投資者來說,最簡單的就是買些白酒公司了。
對于大多數A股白酒的投資者,今年白酒漲了多少價,銷量增長了多少應該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但如果我問今年的光瓶酒漲了多少價,銷量增長了多少,估計沒幾個白酒投資者能回答的上來。
如果你問我,我只能遺憾的說,我也不懂。
不過,根據1919披露的數據,在1919的渠道上,2016年1—8月與2015年1-8月相比,光瓶酒銷量同比增長156%,銷售額同比增長376%。
北京正一堂戰略咨詢機構負責人表示,“光瓶酒已經成為行業風口,進入了一個量價齊升的階段。光瓶酒從2012年開始平均增速沒有低過15%,目前估算有650億的市場規模。”
按目前白酒5,000億的市場規模計算,光瓶酒650億的市場規模占了白酒市場的13%。由于白酒行業的整體增速低于15%,因此,未來幾年時間光瓶酒的份額將可能繼續擴大。
這個現象是不是與大家的印象很不一樣?
其實也不用詫異,因為大家如果功課做得認真的話,會發現A股近20家上市的白酒公司2015年的總收入僅為1,119億。
算上目前未上市的比較大的白酒企業,如劍南春、郎酒、枝江、白云邊等白酒企業的約600億銷售額。能清楚統計出的白酒公司的銷售額約為1,700億,折算成市場份額也就約可能2,500-3,000億。意味著在中國,有接近40%-50%的白酒市場仍然以散酒的形式存在的。
散酒作為特定時期的市場產物,在當今高品質瓶裝酒的映襯下,它已經淪為低端市場的遺留。在國內很多產酒大省,散酒早就被正規的酒企所消滅,就算有的話也只是零星在市場上殘存。
但在國內欠發達省份以及酒業發展相對滯后的省份,散酒仍然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如云南每年有70萬噸的散酒消費市場。
因此,在我們的印象里,光瓶酒的市場會越來越小,因為會逐步被中高端白酒消滅。但散酒市場,為光瓶酒提供了廣闊的可收割的空間,因此光瓶酒不但沒有像想象的規模越來越小,而是在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