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回到老村長,有關“老村長”為什么能做到光瓶酒中的“茅臺”,已經有很多人進行了深入的總結,這里簡單的重述一下。
1.“大眾酒、平民酒”路線的品牌定位
在品牌定位方面,老村長不走高端,始終堅持“大眾酒、平民酒”路線,面向農民工和低端務工階層,堅持把低檔產品作為核心戰略;谶@樣的品牌定位,它專注縣鄉村三級主力市場,穩扎穩打,做深做透。最重要的是,它放眼做全國品牌,從不把自己當做東北本地品牌。
2.精耕細作打造“渠道外衣”
老村長選擇網絡優良的經銷商,幫助代理商選擇優秀的鄉鎮二批,并協助鄉鎮二批做“村村通”工程。
標準的配置:1車、1業務、1司機,加上定期的產品介紹、終端回訪、兌獎,不斷加深了與終端戶的溝通、交流,只要能賣老村長酒的店,無論小煙酒店、小飯館,甚至小攤鋪,最終都成了“老村長”的利益聯盟體。
3.媒介投放,低端產品的高密度投放
走遍大街小巷的大小終端,無論煙酒店還是小飯店,都能看到老村長的店招、海報、推拉貼……還有各種電視劇的廣告植入、明星代言、“別拿村長不當干部”等宣傳語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此外,OEM的代工、足夠的經銷商利潤等都是老村長能做到65億的重要因素。以上因素很多人都進行了總結,不過在我看來,大家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甚至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價格升級。
其實,很多人在質疑現在市場上提到的消費升級,認為只不過是一場價格升級,有道理也不完全有道理。
為什么說有道理?
因為我們看光瓶酒的一個漲價歷史,上世紀80年代,光瓶酒主流的銷售價格是1~1.5元/瓶;到21世紀初價格就已經到3元/瓶了;2003年,光瓶酒主流產品銷售平均價格上漲至5元/瓶;到2009年,平均銷售價格又上漲至10元/瓶;2012-2015年,平均銷售價格又進一步上漲至15元/瓶。
今年,隨著大部分商品的漲價浪潮,已經有光瓶酒賣20~30元/瓶了。
雖然從20世紀80年代,光瓶酒價格上漲了接近20倍,但其實光瓶酒公司的毛利率、凈利潤率、產品品質并沒有什么改善的,頂多就是產品的包裝設計稍微好了一點。
所以,光瓶酒的漲價更多的是一種貨幣現象。
生產光瓶酒的所有原料都漲價了,如果產品不漲價,那么產品只能被淘汰。智卓咨詢董事長朱志明表示: “表面上光瓶酒價格帶上移是消費升級,但它并不是消費者需求拉動價格帶上移,喝光瓶酒的人對價格是很敏感的,但凡價格稍微上漲一些,沒有促銷,消費者就會轉向其它的品牌。”
因此,光瓶酒的漲價根源在于傳統渠道利潤穿底。
試想,賣一罐“同安甘露”零售商都能賺2-3元,一瓶光瓶酒的利潤還不如一罐飲料,經銷商有積極性嗎?再加上這幾年要素價格的上漲,制作、運輸、人工、房租等,本來就不到10個點的凈利潤率馬上就變成虧損了。
所以,光瓶酒的漲價浪潮不像傳統中高端白酒。光瓶酒的每一次漲價浪潮都是行業或者公司面臨要素價格上漲帶來的困境。
正因如此,每一次要素價格的上漲,對于光瓶酒公司來說都是一次考驗,都意味著對消費者和市場的重新瓜分和占領。如果在漲價的浪潮中,產品升級、價格升級的時候沒有順應趨勢,一個光瓶酒公司就可能面臨倒閉。
為什么又說不完全有道理呢?
因為雖然推動漲價的根源是要素價格的上漲,或者是一個貨幣現象。但在漲價過程中,為了吸引消費者,光瓶酒還是會不斷優化自己的產品,提出更好的宣傳理念。
比如,先不說酒賣的好不好,不過我們看到一些光瓶酒的設計和包裝都做的越來越有逼格了。
前面我們講了,要素價格上漲帶來的價格升級對于光瓶酒企業來說是市場和消費者的重新占領和瓜分。所以面臨價格升級的光瓶酒企業不止老村長一個,近期牛欄山已經發布了45元、68元、78元、108元/瓶的光瓶酒。
當然,老村長的眼光還是非常超前的,在去年底、今年初之際已經推出了一款名為“樂醇”的新品,終端售價達到30元/瓶;龍江家園推出了售價為20-25元/瓶的超級醇柔;以盒裝低端酒聞名的黑龍江鶴城酒業則在近期推出黑土地大地主和小地主兩款光瓶酒,其中小地主將流通價定位于了20元。
國慶期間,把看了幾遍的《自然大事件》再看了一遍。其中的第六集—“海岸盛宴”講到北美洲的太平洋沿線,每年的地球最大的生命大爆發。在這場生命大爆發中,以鯡魚為主食的獵食動物如何參加這場捕食盛宴。
在看的過程中,我就想,通過生物進化,這些捕獵食動物從幾千公里以外就知道什么時間在那里會有捕食盛宴,然后提前準備前往。
而我們作為人類,在人類的經濟社會中,經營企業也要,投資公司也好,或者買股票投機也要,也只有像這些獵食動物一樣,必須提前預見一些什么重要的趨勢,才能保證自身個體在這場生物競爭中存活下來或者活的更好。
現在,光瓶酒的價格升級盛宴已經開始,就看誰能從中捕到更多的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