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瀘州、山西杏花村中汾之后,又一白酒產區聚合體誕生。11日,在白酒核心產區之一宜賓市,由敘府酒業、戎德坊酒業、君子酒等等28家酒類企業抱團成立的宜賓酒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據悉,查詢四川省工商局獲知,新公司認繳股本金2.45億元,新公司由陳澤軍擔任董事長。
據新聞資料顯示,宜賓酒股份有限公司,經由宜賓市經信委(酒促局)、質監局、財政局、國稅局、工商局和地稅局,以及酒類協會等眾多部門支持,,該公司已經申報“宜賓酒”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獲得“宜賓酒”專用地理標志,該公司將創立獨立的“宜賓酒”品牌,集合28家酒類企業的優勢推出系列產品,統一銷售、統一宣傳、統一開拓市場,28家酒類企業的產品優勢和渠道優勢都將成為“宜賓酒”強大的“后援團”力量。
【破局】五糧液之外,再造宜賓酒——打破“只知五糧液,不知道宜賓”困局。
“陳澤軍表示,“宜賓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是宜賓白酒產業深度轉型、適應新常態的一個重要嘗試,標志著宜賓白酒企業在多年的探索中找到了一個抱團發展的新方法。宜賓白酒企業數量多,但除五糧液外,總體上生產規模小,經營各自為政,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品牌效應,“宜賓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將整合資源、集中集體智慧,統一生產、包裝、管理、銷售和宣傳,進一步提高宜賓酒聲譽,為中國白酒之都——宜賓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的光彩。
業內人士指出,白酒的核心產區,包括宜賓、瀘州、茅臺鎮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即消費者只知道有某個大企業,卻不知道該地區為白酒核心產區,更不知道本地的其他知名白酒,主要由于地方企業規模小、各自為政為主,本地企業的合縱聯合,有望集體打造一個品牌,進而樹立產區品牌。
【機遇】瀘州、山西汾陽密集打造產區聚合體,產區概念將崛起
實際上,白酒核心產區的政府近年來一直努力推介白酒核心產區概念,包括貴州省政府指導下的黔酒行,希望在全國推介貴州白酒,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除了茅臺之外的企業優秀企業。
此外,瀘州早年已經在瀘州老窖的基礎上,開展了瀘州酒業集中發展區有限公司,其是對發展區實施公司化運作的獨立法人,全面負責發展區的規劃、推廣和經營。公司注冊資本2.26億元,是瀘州老窖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發展區總規劃用地10000畝,投資額逾150億元。按白酒產業供應鏈節點設置要求,構建六大主題園區:20萬噸基礎酒釀造園區、100萬噸灌裝生產園區、150萬噸配套包材供應園區、100萬噸物流配送園區、20萬噸基酒儲存園區和30萬噸有機原糧種植基地;構建一個國家級酒檢中心和一個國家級酒類產品交易中心。
而在山西,以汾酒集團為投資主體之一的,中汾酒業也已經進入了轟轟烈烈的建設階段。早在2012年,記者受邀參觀中汾酒業建設基地時,其地面建筑已經落成較大部分,而該酒業集團也被看做是地方政府支持下的區域龍頭企業整合地方中小企業的產業整合之舉,有望打造汾陽酒業概念板塊,但此后由于資金等一系列問題,屢次受到工程進度影響。
酒業時報首席評論員秦君認為,基于不同產區下的不同酒、不同風格的特點,產區的概念在國外已經較為成熟,成為很好區分不同酒的一個“標志”,但國內品牌意識發展較慢,因此消費者更多的從產品認知產品,而非產區,因此產區概念目前依然未能白消費者關注到。而隨著白酒產品、競爭同質化的深度發展,產區概念將逐漸進入到競爭層面,加上企業和政府在推動產區品牌上的工作,有望將產區概念推廣給消費者。
秦君同時表示,目前,包括山東、河南等地的企業,都已經開始著手核心產區概念的推介,包括“黃淮名酒帶”等概念已經開始密集進行推介,但產區概念的推介并非一日之功,一方面需要各個企業摒棄各自為政的經營模式,另一方面則對政府或者行業組織規范企業經營有較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