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霜凍、高溫、干旱和冰雹等不利天氣的影響,2017年已經注定成為“近幾十來最低產的年份”。荷蘭合作銀行的最新季度葡萄酒報告稱,產量下降將不可避免地推動散裝酒價格上揚。
1大幅減產,價格壓力凸顯
報告警告稱,2017年葡萄采收量下降,尤其是歐洲地區的葡萄減產,意味著未來一年全球葡萄酒供應量緊張,散裝酒的價格將出現上漲,尤其是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散裝酒。
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的葡萄酒總產量占全球葡萄酒產量的50%,因此這三個國家的葡萄減產將很大程度影響到全球的葡萄酒供應。
據估計,今年對于法國而言將是1945年以來的最小年份,上述三國的葡萄酒總產量預計將下降15%甚至更高。盡管在前幾年這三個國家也曾遭遇一定程度的減產,但像今年這樣同時出現嚴重減產的情況還是十分罕見的。
2016年,智利和阿根廷已經遭遇了嚴重減產,導致兩國的散裝酒供應緊張,價格出現上漲,今年歐洲的大幅減產無疑將使這一局面更加嚴峻。
過去的一年中,散裝酒價格一直在持續上升。在截至10月21日的一年中,追蹤主要產酒國各葡萄品種價格的Vinex全球價格指數(Global Price Index,簡稱VGPI)上漲了31%。
“全球的葡萄酒庫存在2017年已表現出一定的短缺,而今年歐洲主要產酒國的葡萄減產將使2018年的葡萄酒庫存量比2017年還要減少至少20億升,這相當于全球葡萄酒消費總量的8%,2018年全球可供消費的葡萄酒總量將達到數十年來的最低點。”
2未必影響消費層面
為了緩和這一形勢,荷蘭合作銀行建議,那些往年可能會廢棄的葡萄可用于釀造較低級別的葡萄酒,此外還要合理分配用于釀造白蘭地的葡萄數量。
“這些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減產帶來的影響,但收效甚微。”報告稱,“我們預計可供消費的葡萄酒數量會大幅下降,葡萄和散裝酒價格會顯著上漲,而歐洲市場受到的沖擊將最為明顯。”
總體來看,低端葡萄酒市場受到的影響較大,散裝酒價格的上漲會擠壓葡萄種植商的利潤,同時導致酒價上漲,但是否會對消費層面產生影響尚不確定。
“葡萄酒品牌擁有者會發現產品成本大幅上漲,但他們并不愿意將其轉嫁給消費者,因為大幅漲價意味著丟失市場,并且很難再奪回。”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稱,“正因如此,我們將看到許多歐洲酒莊面臨著低產量和低利潤的雙重挑戰,一些酒莊可能很難撐過這一艱難時期。”
雖然減產為葡萄酒業帶來了短期的挑戰,但荷蘭合作銀行對于其長期的影響持樂觀態度。“就長期而言,這將有利于消費者轉向更高價位的酒款。”
2016年12月,荷蘭合作銀行就曾發布報告稱,由于2016年葡萄欠收帶來了供應壓力,全球散裝酒市場或將進入一個供應短缺階段。截至2016年11月16日的一年間, Vinex全球價格指數上漲了28%,該報告預計未來12~18個月價格還將進一步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