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宋書玉還提出,優質低度白酒可以長期貯存,經得起時間檢驗。有很多人認為,低度白酒不能存放,時間長了不好喝,在消費者當中這個觀點尤其流行,當然這也是業內影響導致。
宋書玉表示,最近我們研究存放已十年、二十年的低度白酒,像五糧液等酒低度白酒已經存放二十年香氣依然良好、口味純良、香味悠長,低度白酒一直在不斷的發展和進步提升中,我們對低度白酒的認識也都在提高。早些年生產的低度白酒存放十年、二十年,也有一些確實沒有經得起時間的檢驗變了味或是品質下降的現象,但是這不能否定優質低度白酒的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同時,宋書玉稱,低度白酒是稀缺中的稀缺,將開啟中國白酒世界之旅,創新消費文化,開啟健康、快樂飲酒新時代。在消費升級、消費文化創新理性健康飲酒的時代背景下,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指引下,在讓中國制造、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號召下,中國白酒是中國智慧制造和中國制造的典型代表。中國低度白酒制造創新必將迎來新的春天。
論壇對話:市場力量推動低度白酒浪潮
在下午的對話環節,著名作家學者、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人賈英華,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江南大學副校長徐巖,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會長、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中國釀酒大師王國春,百川名品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賈光慶進行了論壇對話。
作為五糧液大商,賈光慶認為,低度酒低質低價是一種誤解。他表示,低度酒呈典型的二元結構:低度酒主要消費的價格來講,300元以下的低度酒消費的面是非常廣的,市場的普及率也是非常高的,300元的酒主要是地方性的名酒,地方性的特色產品,這一塊的產品體現不出它們的價值。現在的誤解在高端名酒上,高端名酒主要是茅臺、五糧液,定價決定了消費者的認知,因為很多消費者本身不是這個酒的消費者,價格決定其對于產品的認識。賈光慶表示,有消費者認為“價格低了,增量就低一點”是一個誤區而非偏見。消費者只是知道價格的差距,導致了他們的這樣一個誤解。
王國春作為五糧液品牌發展的見證者和貢獻者,也是低度白酒的創始人之一。在論壇他提出,在當年的高度轉低度中,是“計劃經濟”的力量——那時候國家物質極度匱乏,特別糧食非常緊張,生產高度的白酒跟生產低度白酒的糧耗是不一樣的。
而現在,則是市場的力量在推動。酒行業是高度市場化的行業,通過市場的推進,已由賣方市場轉向了買方市場,買方市場消費者消費個性化要求越來越明顯。隨著市場競爭,消費者希望喝低度、豪飲,所以企業要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區域、不同場合對酒的需求,這就有了企業加快從高度到低度化的生產研發過程。
他提出,市場對低度白酒的需求量,今后會越來越大。“我們要把握這個機會,要適應市場。”王國春表示,在市場經濟情況條件下,價格并不取決于成本,也不取決于付出了多少,而是取決于供求關系,如果喝的人越來越多,產品就會緊缺,緊缺了價格自然就上去了。
所以,他希望,行業要抓住這次低度市場越來越旺的趨勢,在技術裝備、管理水平、個人素質等方面都要提高——“只要市場需要,我們就應該去做,抓住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