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017年,是中國酒行業“黃金時代”和“深度調整”的重合階段。在這十年中,酒業的“黃金十年”進入高潮階段,在量價齊升、提能擴產、營銷創新、品牌放大和并購加快的刺激下,酒企市場效益高歌猛進,白酒、啤酒、葡萄酒、果酒和露酒等產業都迎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與此同時,隨著行業深度調整期到來,“黃金時代”也在這個十年中戛然結束。蕭瑟秋風之下,不乏有酒企業績出現高位滑坡,相應地也有酒企實現了彎道超車,酒業江湖新競爭格局出現。
十年,酒業的企業格局已大變。這種類似洗牌式的座位重排,不斷把強者送上閃耀的“明星”地位,也間接鼓勵著很多企業的發展雄心。
白酒:“茅五洋”的成型及鞏固
穩居一線陣營的“茅五洋”在這十年中勝券在握。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茅五劍”曾是著名的黃金“鐵三角”,代表中國白酒三強。
然而,在這十年中,洋河卻后來居上,成就了后來的“茅五洋”。特別是2010年之后,行業對“茅五洋”的說法已無任何爭議,這場嘩然大變的行業格局至今沒有再更改。
白酒行業的格局之變是最受關注的。1990年,山西汾酒曾一舉超越瀘州老窖成為汾老大,不過,四年后,汾老大卻被五糧液超越。自此,“五老大”展開了十余年的“霸占榜首”歷史,貴州茅臺則一路直追,最終在2012年成功拿下爭霸戰的勝利。不過,五糧液集團仍然具有巨大優勢,兩位“老大”現在分別是集團最大和單一品牌最大,戰略轉換之間雙雄并立。
在行業調整期中,貴州茅臺一直領唱“最強音”,其老大地位不斷鞏固,并與后來者拉開了距離。作為曾經的老大,五糧液一度落后,被第三名洋河不停追趕,“五洋之爭”越發熱鬧。
然而,到了2016年,洋河并未如愿。五糧液在2016年營收創下245億元,將洋河的172億元遠遠甩開,所謂的“五洋危機”已被暫時化解。
數年行業深度調整之后,白酒一線軍團企業座次有了變化: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古井貢酒、順鑫農業(牛欄山)和山西汾酒,構成了現在白酒行業前七名,它們均是營收規模過40億元的白酒企業。
此外,稻花香、今世緣、衡水老白干、迎駕和金種子酒等區域強勢企業在逆勢上揚,座次前進少許。以水井坊、酒鬼酒和皇臺酒業為代表的酒企座次直線下滑。
不過,行業調整仍未結束,這些一線酒企的座次最終是向上還是向下,一時還難下結論。但有一個事實應該看到,“茅五洋”地位在本輪行業調整中又得以鞏固,暫時不會有變化。
葡啤黃露:格局盡有轉換
先看葡萄酒。在這十年中,葡萄酒提前一步進入調整期,葡萄酒消費環境發生重大變化,高檔葡萄酒銷售下滑嚴重,國內主要葡萄酒企業紛紛進行變革,進口葡萄酒隨著“零關稅”政策長驅直入量增價跌,對國內葡萄酒市場形成了一定沖擊。整個國產葡萄酒行業在調整中逐步前進,葡萄酒企業的座次之戰也在這期間悄然打響。
2016年5月,威龍葡萄酒公司在上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A股市場上繼張裕A、莫高股份、通葡股份、中葡股份、*ST廣夏之后的第6家葡萄酒上市公司。
隨著上市,威龍公司的業績報告也展露在世人面前,其經營成績明顯好于曾經的三強之一王朝葡萄酒。根據營業收入和市場份額對比,威龍葡萄酒目前已經穩居行業第三名。張裕、中國食品(長城)、威龍組成了中國葡萄酒行業的“新三強”。
與此同時,應該看到,王朝酒業快速沒落,同期有大批中小型葡萄酒企業一道淪落,至今未有明顯改善,有一小部分中小企業直接退出了市場,而具有完整產業鏈的大型葡萄酒生產企業比如張裕公司市場份額則進一步擴大。
再看啤酒。在中國酒業中,啤酒是集中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伴隨著過去十年的市場競爭和行業整合,啤酒行業集中度更高。發展到今天,華潤雪花、青島、百威、燕京四大巨頭,在全國和區域性壟斷上,已經形成了非常明顯的品牌優勢。
現在,青島啤酒和華潤雪花仍在進行強者博弈,百威對燕京的優勢逐漸加大了。而那些二線的區域啤酒品牌,由于業績虧空和啤酒巨頭兼并重組影響,已變得毫無招架之力,市場份額和銷量出現下滑,十年之中,它們在落寞地消失中。
黃酒方面,在這十年中,古越龍山、金楓酒業、會稽山逐漸落定三強地位。之中,上市最晚的會稽山并不甘屈居末尾,一直有發力沖刺的想法,會稽山上市通過定增并購烏氈帽和唐宋酒業,已推動了黃酒格局再變。
在黃酒產業中,金楓酒業和會稽山差別并不大。有時候,金楓酒業會略優會稽山,但會稽山有時也會反超成為行業第二。然而,隨著會稽山并購酒企,產能和市場進一步擴大,將毫無疑問地把第二名穩定住,同時,劍指黃酒龍頭古越龍山。
在露酒產業中,海南椰島曾一度是勁酒的強勁對手,兩者的競爭被稱為一個經典的商業傳奇。不過,從2005年之后,傳奇只剩下勁酒一個。在勁酒強勢沖刺市場之下,海南椰島已經失去了與其競爭的絕對機會,銷售額僅數億元,雙雄不再,勁牌公司正在向“王者之路”挺進。
近年來,在汾酒集團的力挺下,竹葉青正在走向復蘇。在汾酒集團的改革框架下,眼下,竹葉青酒的改革已通過董事會批準。竹葉青改革也將從竹葉青酒銷售公司入手,時間緊迫,年內即要完成混改,未來3-5年從汾酒剝離,實現獨立上市。這或將為規模不大的露酒產業再添一個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