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酒的故鄉,不僅是酒文化的發源地,還是在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在中國文化傳播上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乃至在國際上都享有盛譽。
自去年以來,多個酒類產區將酒旅融合發展納入當地的“十四五”發展規劃,從“回廠游”到“產區游”,釀酒企業將酒文化與自然生態和當地旅游充分融合,從單純賣酒到傳播文化,酒旅融合的背后是酒的文化屬性回歸,是中國酒業發展的新趨勢。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就曾指出:生態正在成為主導中國當下乃至未來的重中之重,隨著釀酒生態價值越來越被重視,名酒產區將真正迎來加速發展的新時代。立足產區引領,構建名酒表達體系。產區正成為消費者選擇名酒關鍵詞。各大酒企紛紛布局酒旅融合,酒旅融合正在成為酒類產業集群發展、產區表達的發展新趨勢。
因此,酒旅融合的“掘金之路”重在立足產區。
茅臺文化體驗之旅
茅臺早在1993年,就在茅臺鎮修建了中國酒文化城,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酒文化博覽館。同時還圍繞著茅臺古鎮文化產業園、茅臺旅游景區和茅臺酒工業園,打造了酒文化旅游體驗環線。
“酒都宜賓”五糧液文化小鎮
五糧液以酒文化為依托,充分打造企業文化,大力發展工業旅游,讓園區成為了游客們體驗酒文化的旅游勝地。2005年,五糧液入選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如今,這里已經是國家4A級景區,擁有東大門、安樂泉、酒神山等多個景點,并且正在朝著5A級世界景區打造,就是為了推動酒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
瀘州老窖的沉浸式體驗
瀘州老窖的文化旅游項目值得一提。在體驗經濟盛行的當下,瀘州老窖于2020年7月31日開啟了“窖齡研酒所” 快閃店活動,將白酒以新穎的方式,帶給人新奇的感覺。同年9月24日開業的國酒定制中心,更是從文化宣傳、落地等方面,詮釋瀘州老窖的定制文化。
青啤博物館—中國首家專業啤酒博物館
早在2001年,青啤集團就決定將青島啤酒廠遺留下來的建筑、設備、車間等珍貴資源利用起來,建設“青島啤酒博物館”,在積累青啤百年歷史文化的同時,將這一極具國際知名度和全球美譽度的中國民族品牌傳揚出去。憑借獨具特色,青啤博物館正式被納入中國博物館行業最高級別行列,與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共同承擔起“推進博物館高品質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社會責任。
百年張裕,葡萄酒的盛宴
張裕,是煙臺的一張城市名片。如果說,張裕葡萄酒醉了世界,讓煙臺更有味道,那么張裕工業旅游,讓煙臺更富有詩情畫意。
2002年,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正式開放,中國葡萄酒工業旅游也拉開了帷幕。坐擁國內6家4A級景區,建立了集品酒、葡萄酒文化、觀光休閑為一體的產業鏈,打造了一條自東向西的葡萄與葡萄酒主題文旅線路,接待游客累計近1000萬人次。
千年古鎮,黃酒之鄉
作為紹興黃酒的發祥地,黃酒小鎮是紹興文化旅游的一張“金名片”。紹興黃酒小鎮是全國特色小鎮、浙江省級旅游風情小鎮。立足自身釀酒產業基礎,堅持文旅產業發展,積極推進國家4A級景區建設。截至2019年底,小鎮累計接待游客100.76萬人次。小鎮同步發展古鎮生態游、傳統文化游和智慧品質游等多種旅游形態,促進文旅產業持續融合。
隨著中國經濟與國民收入的增長,旅游不再只是特定階層和少數人的享受,逐步成為國民大眾日常生活常態,想要做強做大酒文化品牌,酒旅結合是消費文化創新和酒品牌價值升級的關鍵。酒企可以通過酒旅結合,打造以生態、自然價值為基礎的健康消費文化,讓釀酒這一特色產業文化與豐富多彩的旅游資源有機結合。中國酒業的高質量發展,與生態建設、區域特色消費場景等正在形成有效循環的大產業鏈,成為我們好酒、好生活的一部分。(原標題:虎景觀察|酒旅融合“掘金之路”重在立足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