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偉人風采藝術中心著名表演藝術家、宋慶齡扮演者、宋氏文化形象大使張玉蘭女士到訪酒評網旗下輕酌學院,與酒評網主編劉紅增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在品嘗黔糧傳酒后更是贊不絕口。
張玉蘭老師被稱為“形神兼備”實力派特型演員,因成功飾演國母宋慶齡的光輝形象而獲得一致好評,被譽為“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F任《世界華人實力書畫家協會》藝術顧問、《中國西柏坡精神研究院》藝術部主任、《中國大別山文化產業發展研究會影視文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名家書畫院》副院長等職。
(張玉蘭老師與酒評網主編劉紅增合影)
據張玉蘭老師介紹,宋慶齡作為國母,其對于促進國共合作共同抵御外敵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后,宋慶齡成為國家領導人之一,為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不遺余力的獻計出策,尤其是在外交方面多次以茅臺酒招待各國政要,為新中國打開外交局面居功至偉。
在張玉蘭老師看來,塑造和再現宋慶齡的光輝形象,須從她生活的方方面面予以深入的挖掘,而自己作為國母宋慶齡的特型演員,在這種背景下就會理所當然的接觸到茅臺酒,用張玉蘭老師的話來說,“從事演藝事業這么多年,因為工作的關系以及繁多的應酬,所以對醬酒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品鑒能力”。她指出,醬香型白酒越來越多的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不僅僅是因為茅臺酒與國家領導人的歷史淵源,更因為它獨特的口感和飲后舒適的感受。
(張玉蘭老師劇照)
在品嘗了黔糧傳酒后,她說道,“黔糧傳醬酒入口很柔順,下咽時也很舒服,沒有任何刺激的感覺,是難得的上好醬酒。”
據佳釀網(公眾號:jianiang_cn)記者獲悉,黔糧傳醬酒是由國家級調酒大師,被業內譽為“匠人席”、“舌尖上的藝術家”的席玉盤勾而成,其產地為茅臺鎮7.5平方公里的醬酒核心產區,而酒廠距茅臺酒廠更是只有800米的距離,在微生物繁衍等諸多方面與茅臺有相似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并且黔糧傳醬酒的釀造嚴格按照茅臺鎮正宗醬酒的生產工藝生產,即一年一個生產周期,其間先后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爾后封藏三年再經過勾調上市,其釀酒原料也是茅臺鎮及周邊原產地出產的高粱、小麥等。
由此,不難看出,在茅臺鎮這7.5平方公里土地上生產的醬酒的彌足珍貴和特有屬性是與生俱來可遇不可求的,而黔糧傳正是源自于這稀有珍貴的7.5平方公里,這也彰顯了它的彌足珍貴和稀缺性。
在過去的十幾年以來,酒桌文化崇尚豪飲,以豪情取勝,往往忽略了酒本身的分享價值,在這種情況之下,喝酒就是求醉,而如今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已然更加注重身體健康以及分享精神感受,用張玉蘭老師的話來說,“把好酒分享給懂酒的人,這才是新時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