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業有句行話叫做“糧是酒之肉”,這其實就是在強調糧食作為釀酒原料對于酒質的重要作用。事實上,不管是白酒、葡萄酒還是黃酒,甚至是日本的清酒、韓國的燒酒,其原料對于酒質的意義都是不言而喻的。葡萄酒行業也有“七分葡萄三分釀造”的說法,而日本清酒有種工藝叫做“精米步合”,其實也是釀酒前對原料進行的深度預處理。
對于醬香型白酒來說,貴州仁懷特產的糯高粱起到了功不可沒的重要作用。不同于北方的梗高粱,仁懷的高粱屬于糯高粱,支鏈淀粉含量高達83.4%,而單寧的含量也在1.6%左右,這大大壓縮了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因此比用其他產地的高粱釀出來的醬香白酒味道更純正厚重,香氣也更豐富。因為它粒小皮厚,非常耐蒸煮、翻炒,醬酒釀造中的經典“回沙工藝”(九煮八蒸七取酒),也能充分的加以實施。換做外地高粱,取酒兩次估計就完成了。
這是因為糯高粱的這種特性,才造就了醬香型白酒獨特的風格和口味。為此,酒評君曾經為“黔糧”做過一篇傳記,題目就叫做《黔糧傳》,當然這后來也成為了“黔糧傳酒”的創意雛形。現在酒評君就把全文分享給大家:
黔糧者,黔地紅糧、小麥之概稱也。生黔嶺之北,長赤水之濱,得上善之水,溶有機之肥。食之果腹而味美,釀之成酒則芬芳,造化之力,蔚為奇觀。
及端午,溫熱之侯制曲,到重陽,純陽之時下沙。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三載封裝。精心以勾調,五載而銜杯,道法自然,天機潛藏。
斯酒也,得金之驕貴,木之質樸,水之柔媚,土之厚重,火之陽剛,故醬香突出,細致幽雅,酒體醇厚,回味悠長,清澈透亮,色澤微黃。
嗟夫!國運昌則酒業盛,倉廩實而釀事興。黔糧酒成,不亦幸事乎?故為之傳。
文章不長,全文只有200來字,卻也把“黔糧”——仁懷糯高粱的產地、特性,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以及醬香型白酒的風格特征做了大致的描述。中國地大,風土各異,正是這不同的風土造就了各地不同風格和特色的白酒,我們不得不感謝造化的神奇:貴州茅臺的醇厚、四川五糧液的豐韻、山西汾酒的雅致,衡水老白干的甘冽、北京二鍋頭的勁道、江蘇洋河的綿柔等不一而足。而黔糧傳酒則傳承和延續了貴州醬酒一貫的酒體醇厚、醬香悠長等特點。
好了,關于糯高粱、醬香型白酒和黔糧傳,酒評君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本期推薦:黔糧傳酒。
品酒香,交酒友,知酒事
酒評網(微信號:jiuping_cn)關注酒類及周邊產品消費,致力于酒知識普及和酒文化傳播,通過測評、品鑒、對比等方式為酒友提供消費指南。聯系酒評君,加入“輕酌會”微信群,有各種福利哦~~QQ/微信:9919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