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微商的概念剛剛提出的時候,很多人看好這個市場,夸夸其詞地仿佛騰訊幾年之內便能能取代阿里成為電商的龍頭老大,可如今運營了這么多年,也未見掀起多大的水花。
很多人不解,移動互聯時代的來臨明明加速了社交網絡的傳播力量。中國前三大手機APP是什么?微信、QQ、搜狗輸入法,騰訊占了倆,2013年騰訊內部的數據統計顯示,截止到2013年11月21日,QQ累計注冊用戶數已經超過了20億。而微信,媒體公開報道的數據是6.5億。如此龐大的社交用戶基數,卻始終未能達到與之相匹配的電商高峰值預期,這究竟是為何?
2013年阿里入股新浪微博,今年雙十一前后更是在微博上發力投入了大量的天貓廣告,同時淘寶開通手機淘寶社區,支付寶緊隨其后推出生活圈,雙十一晚會更是在生活圈同步刷屏發紅寶。
騰訊要將社交的大基數轉化成電商的固定用戶,而阿里要在電商的優勢上打通用戶社交渠道,兩大巨頭狹路相逢,但無一例外都無比重視移動+社交的電商模式。
這說明,在移動互聯時代,社交確實是推動電商前進的主要動力。只是是否現有的社交渠道能如想象的一樣實現電商的大飛躍?
曾經有一段時間,微商在朋友圈的發展隊伍以常人難以想象的速度迅速擴大,我相信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一打開朋友圈全是各式各樣的微商營銷廣告,配上鞭笞激進的文字和資金往來的截圖,極其煽動人心。不少人看著看著也跟著加入了微商團體。
當時,坊間口口相傳著這樣一句話:微博廣告坑大眾,微信廣告坑親友。這也是為什么后來微商被騰訊過濾掉很大一批的原因。
微商是熟人經濟,不是社交經濟。
微信的朋友圈是熟人的封閉圈子,包括QQ也是,在這樣的關系中,很難建立一個穩定持久的傳播關系。每個人的偏好、興趣不一樣,你今天可能覺得她推薦的一條裙子好看而跟著去買,可明天未必會覺得她推薦的鞋、包包好看。而一旦長久地忍受一個人發廣告,即便是朋友也會采取屏蔽模式來凈化自己的朋友圈,反正對方又不知道。這就是網絡社交,在便利溝通的同時也給了人們更自主的用戶體驗。因此,熟人關系的傳播為品牌帶來的影響力是微乎其微的。
筆者認為,社交經濟不應該基于熟人關系,而是應該以社區與社群為突破口。
互聯網剛剛興盛起來的時候,網絡上涌現了一大片的BBS網絡論壇和社區。它的游戲規則是一幫擁有共同特點的人們通過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社區規范在互聯網上進行溝通和交流。社區的最高領袖是管理員,他挖掘社區里的優質用戶群將他們提拔為各個版塊的版主,而版主也通過不斷將版塊里活躍用戶的發帖置頂來提升其成功欲和滿足感,顯而易見的,這些小紅人便會不停地發布更優秀的帖子來吸引大眾,而其他用戶也在這樣的社區交流中認識了這一批活躍用戶,他們的帖子會得到很多的回復和積分獎勵。
這一整個的過程中,無論是管理員、版主,還是版塊小紅人和普通用戶,每個人都在享受這個社區氛圍。
這一模式是可以被借鑒和嫁接的,更有成功的案例。
來看一組今年雙十一前后QuestMobile發布的數據,熱門電商APP每日打開購物車人數:京東在60萬到100萬之間,唯品會在60萬到80萬之間,蘑菇街在70萬到80萬,天貓維持在30萬左右。
在今年雙十一大戰中異軍突起的蘑菇街就是成功的社交電商經營模式。
然而筆者更喜歡將它細分為社區電商。
蘑菇街從消費社區起家,抓住女人在購物時愛血拼、愛逛街,同時又具有選擇恐懼癥和搭配綜合癥的特點,通過紅人館、人氣搭配等版塊培養一級活躍商戶,這就相當于社區版主,同時人氣搭配師和熱門頻道時時推上首頁,這就相當于社區“小紅人用戶”,大家各取所需。成就了蘑菇街社區電商的傳奇。
這是在C2C框架下,蘑菇街取得的社區電商的成果。將其嫁接到我們酒類電商的話——
終端酒水零售商在整個酒水行業的流通渠道中占據了最末的一環,因而一直以來被整個行業所忽視,但其實以現今移動社交的電商模式來說,終端商鋪掌握了社交電商的核心:消費者。在當今消費者為尊的年代,誰掌握了消費人群,就相當于掌握了“鐵飯碗”。
因此,終端酒水商鋪的移動互聯模式是需要在此基礎上,將社交變社區,通過建立社群,組建層層遞進的 “用戶”:日常酒水的消費者;“小紅人”,對酒水有深刻見解的領頭者;“管理者”:商鋪店家自身,以此來穩固自家的消費社區。即便不買,也養成用戶即時溝通的體驗黏度。
社交電商既是大勢所向,不知有誰能成為我們酒水電商市場消費社區的領頭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