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2015年漸行漸遠!雖然白酒企業年報未出,但龍頭企業貴州茅臺、宜賓五糧液在其經銷商大會紛紛傳來好消息:銷售業績與利潤雙雙飄紅!這對提振行業信心具有重大意義。
對于全國性名酒而言,其在行業中的地位無法撼動;然而更多的區域酒企在調整期卻方向迷茫。為此,近日有經銷商致電糖酒快訊網,希望多關注區域白酒的生存和發展;同時,有營銷機構的專家呼吁:關注地域文化名酒,這是“民酒工程”的重要建設內容;诖,小編特別邀請了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琦做客糖酒快訊網,并對這些行業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專訪。
沒有文化的酒是沒有生命力的酒
記者:王理事長,您好!最近《新食品》、糖酒快訊網經常接到讀者來電,呼吁行業媒體在關心名酒企業、龍頭企業發展的同時,多報道區域二三線市場的酒企。如果從格局上來說,這個群體對行業有什么重要意義?
王琦:在行業發展調整過程中,八項規定限制了公款吃喝,高消費,對咱們酒企來說,確實有一定影響。但是通過近三年的調整,這種影響力也逐漸減弱,企業也在進行自我調整,以適應新常態的發展。協會在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將“名酒收藏、社會責任、酒莊酒”等工作作為重點來抓。然而,對于傳統的白酒行業,我們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卻沒有人專門用心地挖掘,并在市場推廣中很好運用。在我看來,沒有文化的酒是沒有生命力的酒。雖然現在一些企業也在抓酒文化,但更多是表面功夫,或者從歷史上去找一些點去“玩歷史”,“玩文化”。
中國酒類文化是多元化的
記者:我們觀察到,目前對中國白酒文化的研究,一線名酒企業做得比較多,做得比較好。中國地大物博,各地風俗迥異,且不說各地的特色酒品,單就白酒來講,就有12種香型,多種流派,從這個角度來說,區域文化白酒是否是一種更豐富的存在?
王琦:中國酒類本來就是多品種的,我們的酒類文化也是多元化的。我們現在要讓全社會知道,不僅僅是一線龍頭企業有白酒文化,我們的區域酒企也是具有豐富文化底蘊的。比如說河南的仰韶文化,比如說江西傳統的封缸酒等等,這些傳統文化、文明記憶都是中國白酒的寶貴財富,可以說,區域文化酒品是中國白酒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以前(我們)對這個領域重視不夠,現在需要我們把這一課補起來。
協會助推區域酒企發展
記者:請問協會將考慮有關計劃來推動二三線區域名酒的發展嗎?
王琦:協會是為行業服務的,以前我們比較重視全國性名酒的發展建設,他們通過各自的努力,已經成為了酒類品類的代言人,比如一提到醬香酒的代表就會聯想到茅臺,一提到濃香酒的代表就會想到五糧液或瀘州老窖,一提到清香白酒的代表就會想到汾酒……也就是說,全國一線名酒已經是酒類香型或品類的代言者,在行業的發展中享受到了品類價值帶來的紅利,而我們二三線酒企的出路在哪里?在我看來,保留各地方特色,成為當地區域文化的代表,成為當地最好的酒,這就是當下這類企業的一個出路。
因此,我們會在全國挑選一些省份進行試點,尋找有文化,有歷史,酒品質好的產品,讓他們能成為區域文化的代言酒品或標志酒品。
記者:能否透露一下具體的計劃?以及評選的標準?
王琦:前一段時間,我們也從行業媒體以及地方酒協會聽到了關于推動區域文化酒企發展的呼聲,作為服務于行業的協會組織,自當聽民意,推動行業發展。通過前期的調研,決定將于12月29日在成都召開《首屆‘中國地域文化標志酒品’研討會》,邀請了試點的十個省市的酒協領導一起談論如何落地推動這些區域二三線酒品的發展。
這次邀請了全國十個省市的酒協負責人,他們是扎根基層多年,結合實際情況,甄選出優秀的地方酒品進行評比,具體的評選標準及管理辦法也會在研討會上落實,我們希望大家都關注區域酒企的發展,也歡迎各界人士為推動他們的發展獻計獻策。本次研討會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地域性的酒類產品拓寬市場,尋找一個出路。我們行業協會存在的價值就是服務行業,只有行業興盛了,協會的作用才發揮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