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啤酒行業連續24個月下滑。在連續25年增長后,國內啤酒業總體消費量已到了增長瓶頸,產銷量負增長或微增長將呈常態化。行業整體下滑之下,國內幾大啤酒巨頭也未能幸免。作為中國啤酒行業的領軍品牌,青島啤酒如何面對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如何對青島啤酒的產品結構進行調整?
青島啤酒董事長孫明波認為啤酒行業已經進入轉型期。“過去的發展方式已經不適應了,不論是啤酒行業還是其他的行業,轉型期必然是痛苦的,我們面臨轉型期也是提質調結構。”
在孫明波看來,低質量和消耗資源的發展,將會一去不復返,未來的發展是精細化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引領消費者潛在的消費需求,可以發現潛在的消費需求才能有市場上的生存空間。無論外部市場環境怎么變,作為企業一定要練好內功,向“精細化”發展,有持之以恒的恒心和恒久的溫度,必須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面對啤酒行業發生的變化,孫明波提出了他的應對策略:第一,從過去的渠道拉動轉變為終端拉動,就是靠品牌和產品的差異化去引導消費者;第二,從過去的抓基礎質量轉變為抓特色質量;第三,要改變生產方式,從現在的大規模生產工業啤酒,轉變成小而美的精釀啤酒、藝術啤酒與大而全的大規模生產啤酒爭相斗艷。
長期以來,中國啤酒的消費量仍位居全球第一。但國內啤酒企業的競爭仍以拼量為主,中低端產品競爭尤為激烈,利潤比較低。而未來的啤酒消費正在由增量階段轉為增質階段,差異化、低濃度、高品質啤酒成消費升級趨勢。這也是中國的啤酒巨頭紛紛向中高端產品轉型,提升公司凈利水平的原因。例如青島啤酒,就正在加大中高端產品布局,突出產品的工藝創新和釀造特色。
“創新機制是關鍵,同時還要有公平的外部競爭環境,外部競爭環境沒有競爭肯定沒有創新,大家之所以要創新就是要在競爭中取勝。中國下一步是從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我們趕上了這班車。公平的市場競爭,保護知識產權等等是對創新者的尊敬、尊重。最近中央發布了保護所有者產權的規定,都是對于創新深層次的體制和機制上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孫明波強調。
談到具體創新的路徑,孫明波認為創新主要有兩個體系,一是“國家隊”體系,目前來看是缺乏動力的,動力激勵不足,所以創新在很多方面是落后于國際水平的。民營企業方面,雖然動力足,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功利化太強了,希望一夜成功,馬上可以市場化,缺乏“耐得住寂寞”。更重要的是整個社會要形成創新一定是發自內心的創新,一定是有興趣的創新,而不是通過創新實現一個功利化的結果。全社會有創新的意識、創新的興趣,形成這個氛圍。中國13億人的創新合力是其他國家不能比擬的,創新要抓住牛鼻子,但是還要營造創新的好環境,這是根本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