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天貓剛開放平臺,邀請B2C公司入駐天貓,酒仙網是28家第一批入駐天貓的商家里唯一的一家酒類公司。結果接下來參與的第一個雙11,酒仙網一天賣了1000多萬的酒。
這1千萬對郝鴻峰及其團隊震撼巨大,“在此之前,酒仙網一天最高也就6萬。雙11堅定了我網上賣酒的信心,也第一次讓我意識到平臺背后巨大的流量。”
郝鴻峰的互聯網第一堂課就是流量,想要網上賣好酒,一定不能放過流量。“當時我面臨兩個抉擇:是自營還是入駐平臺?我認為短期流量一定會被大平臺碾壓。同時如果我不在平臺賣,那它肯定會培養一個別的對手來PK我,與其這樣,不如和平臺深度合作。”
2012年,酒仙網開始經營當當網旗下的酒類類目。以當當網為切入口,逐步擴大外部的流量合作,并陸續簽下了1號店、蘇寧、京東,這不僅擴大了酒仙網的流量與影響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傳統酒水渠道的運行。傳統的酒水流通為代理制,一瓶酒需要“養活”省代、市代、二批等多個環節。酒仙網的B2C占位顯然打亂了原有生態,因此一開始郝鴻峰經常接到電話,“小郝啊,你這樣搞是要出事的!”
然而,酒行業的品牌分散性決定堅冰是可以一步步打破的。就像京東商城當年打破傳統家電銷售模式,一旦有家電品牌與之合作,后續的合作品牌肯定會隨著企業銷售規模的擴張而增多。在不斷的發展中,酒仙網也越來越清楚的意識到,“野蠻生長”只是過程,不是目的,酒仙網要賺錢,廠家和傳統經銷商也要賺錢,因此,如何找到多方共贏之路成為酒仙網開始思考的問題。
廣結善緣,共贏酒仙
但究竟什么才是酒類垂直電商的“共贏之路”呢?酒仙網首先想到了自己打造“爆品”。一方面,酒仙網進行名酒微創新。根據名酒的特點從細節著眼,小到包裝的形態、顏色、大到功能的使用,把名酒在原來基礎上,進行了互聯網化包裝。另一方面,通過聯合研發,用品牌研發中心的近200名研發成員,加強產品研發能力。每周研發一款全新的酒類,為渠道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增強產品競爭力。結果就是,酒仙網大大的提高了利潤。非標品電商想要掙錢,一定要通過爆品打造自己的品牌,增加品牌溢價。
有一次,郝鴻峰與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同臺,現場圍繞酒類行業的小米展開討論,得出一個初步結論:酒類行業小米的玩法是一瓶酒一年賣1億瓶,每瓶只賺1元錢。
酒類無疑是暴利行業,作為長期奮戰在一線的行業老兵,盡管郝鴻峰認可小米模式,但他清楚地意識到每瓶只賺1元錢的執行難度之大,必須找到志同道合的酒類廠商通力合作。最后,郝鴻峰找到瀘州老窖總裁張良,張良甚至表態,“既然我們答應消費者每瓶酒只賺1元,多賺1分錢都不厚道。”時間定格在2014年3月。
郝鴻峰率領團隊卯足勁打造新品,在酒質、外觀設計、品牌故事、包裝、定價上重點發力,終于趕在2014年8月底打磨出成品——三人炫。郝鴻峰曾說,過去酒仙網對爆品的重要性認知不夠強烈,直到“三人炫”的誕生,才真的體會到爆品的厲害。
回顧酒仙網過去的發展,郝鴻峰曾“吐槽”說,“酒仙網發展到現在,前后融資7次,共募集資金14.3億元。但在此之前,我卻因為傳統行業出身,見了100多位投資人卻融不到一分錢。”酒仙網的快速起步,或多或少是得益于垂直電商風口的到來。但2012年,當各大垂直類電子商務公司紛紛陷入困局,酒水行業也進入調整期的時候,郝鴻峰則依靠不斷創新與轉型使酒仙網發展越來越壯大,越來越有影響力。如今,“網紅”郝鴻峰不僅是中國酒業發展的“名人”,更是酒業變革中不折不扣的創新者與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