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下午,由中國酒業協會、中國酒類流通協會、中國副食流通協會、中國酒業新聞網聯合主辦,中國千商大會組委會辦公室承辦,華夏酒報社、中國沈酒集團、貴州國壇和佳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多元化、個性化——創領酒類消費新時代”論壇在大連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會議上,貴州食品工程學院院長吳天祥就“從醬香崛起看消費多元需求”分享了自己的見解。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中國白酒與國外蒸餾酒品類的思考
世界上的蒸餾酒基本劃分為六大類,分別是:中國白酒(Chinese Baijiu ) 、白蘭地(Brandy)、威士忌(Whisky)、金酒(Gin)、伏特加(Vodka)、朗姆酒 (Rum)。
中國白酒與世界蒸餾酒在品類上主要體現在酒精度含量和飲用方式的不同。從酒精度含量來看,國外蒸餾酒酒精含量大多為42%Vol,中國白酒大多在50%Vol以上;從飲用方式看,國外蒸餾酒飲用的方式主要凈飲、慢飲、雞尾酒飲三種方式。白酒的消費大多是凈飲,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干杯”。
基于上述分析,吳天祥認為,白酒的國際化首先要向世界播種中國白酒的“消費常識”,就是要讓世界朋友知道:中國白酒不僅可以“干杯”,也可以作為雞尾酒的酒基,可以調配出百味美的雞尾酒來飲用。
中國白酒國際化交流的故事
據資料記載,1915年2月~12月,在美國舊金山市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白酒作為參展商品在博覽會上獲獎,中國白酒比較有影響力并引起了世界的高度關注。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白酒相繼參加了法國國際美食及旅游賽會、法國國際食品博覽會、萊比錫秋季博覽會、保加利亞普羅夫迪夫博覽會、比利時布魯塞爾尤里卡世界發明博覽會、日本東京都國際名酒鑒賞會、美國紐約國際名酒博覽會、國際名酒香港博覽會、中國首屆國際名酒節、成都春季糖酒會、秋季糖酒會。
這些均是中國白酒國際化交流的縮影,同時也彰顯了中國白酒走向國際的實踐和信心,對傳播白酒的味道具有積極的作用。
白酒走向國際的路徑與思考
一、中國白酒堅守工藝,創新品類就是中國白酒走向國際的一個遵循。因為中國白酒的獨特工藝正是白酒民族性的最大內涵,創新品類就是在優質酒體的基礎上,結合國際烈性酒在酒精度和口感等共性要素上進行設計和研發的創新,開發42%Vol左右的白酒品類,適應白酒國際化消費的酒類產品的屬性要求。
二、一帶一路戰略是白酒走向國際的最大機遇期,我們的行業部門、機構和白酒企業可以定期和不定期舉辦“帶一路”最難過白酒文化交流活動,構建“中國白酒全球共享”的文化平臺,讓世界上更多的國家和朋友認識中國白酒文化、體驗中國白酒的味道、分享中國白酒的品質,從而逐漸接受中國白酒的消費成為一種消費自覺行為和愛好。
三、采用國際慣例講好中國白酒的故事,結合國外蒸餾酒品牌和品質傳播和分享的要素,講好中國白酒故事點從以下幾方面展開:白酒的產區及其分布;釀酒的原料,包括高粱、小麥、曲藥(一種獨特的發酵劑);白酒的香型,但是要淡化香型的表述,重點表述“在釀酒過程中使用的是大曲糖化發酵劑或是小曲糖化發酵劑或麩曲糖化發酵劑”;講好制曲、制酒、陳釀、調配的工藝常識。
四、中國白酒國際化的實踐,一是堅守高度酒的高品質品類,服務國內商務消費和百姓消費,維持50%Vol白酒的品類。二是創新國際化的品類,建議我國的白酒企業創新和設計國際化白酒的品牌包裝,在商標上清晰的標識“Chinese Baijiu”或“Chinese Liquor”,酒精含量為42%Vol。
醬香酒風口來臨
一、醬香酒的發展態勢。國內知名酒企搶灘茅臺鎮、做大醬香酒 。目前,醬香型白酒的產量和銷量占全國的3.6-4.2%,銷售收入占全國的20%左右,實現的利潤占全國的33%左右。仁懷現有白酒生產企業246家,銷售企業1497家,涉酒企業28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74家,產值過億元達27家;目前仁懷正在實施“1314”產業戰略,即打造1個千億一夜、3個百億企業、10個十億企業、40個億元企業,引進更多名優企業和實力投資者推進地方白酒企業兼并重組、盤活醬香資源,做大做強白酒產業。
二、醬香酒的品質基因。九大核心技術支撐醬香酒傳統的經典的生物技術集成,分別是:制曲技術、潤糧技術、下沙和糙沙技術、攤晾技術、堆積有氧發酵技術、窖池厭氧發酵技術、蒸餾技術(分質摘酒)、陳釀技術、勾兌調味技術(酒與酒的勾兌調味)。
三、中國白酒轉型發展期需要做的三件事:狠抓產品質量,以高品質產品創造市場;洞察市場需求,以個性化營銷創新市場;占領輿論陣地,以正能量改善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