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以“品牌 創新 轉型 發展”為主題的2016魯酒峰會暨山東省白酒協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在山東景芝酒業齊魯酒地舉行。本次峰會由山東省白酒協會、齊魯晚報和華夏酒報主辦,協會領導、行業專家、主流酒企代表齊聚齊魯酒地,論道魯酒發展。
山東省白酒協會會長姜祖模在現場做了山東省白酒協會第六屆理事會工作報告,報告對山東省白酒行業近五年來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在肯定山東省白酒行業發展所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應清醒地看到魯酒的短板和不足。
發展速度堪憂
山東省白酒發展速度低于全國水平,更遠低于四川,與四川的差距進一步擴大。2016年1-5月,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產量539.27萬千升,同比增長5.88%;完成銷售收入2389.35億元,同比增長9.8%;實現利潤319.37億元,同比增長8.78%。而山東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產量41.11萬千升,同比下降0.62%。2015年,四川完成白酒產量370.90萬千升,是山東的3.29倍,完成銷售收入1900.54億元,是山東的4.69倍。
龍頭企業優勢不明顯
白酒行業的龍頭作用很重要。四川、貴州成為白酒強省靠的是六朵金花和茅臺酒龍頭企業的帶領。魯酒的產業集中度低,規模以上企業達160多家,第一集團企業實力相差無幾,沒有形成大的集團,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不明顯。魯酒可以通過整合,成就魯酒龍頭集團。魯酒不能沒有龍頭,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實力強的企業引領魯酒全方位地走向全國,為魯酒的發展作出貢獻。
優勢產品不明確,大單品戰略缺失
魯酒企業由于長期盤踞于區域市場,通過全產品、全價格的策略對區域市場進行覆蓋,這有利于整合當地市場資源,有利于更好地應對外來品牌的入侵,但是全產品、全價格產品策略會消弱企業的品牌形象。因此,面對未來更加廣泛的市場,魯酒應該系統地樹立產品線、明晰產品結構、強化品牌形象、創新營銷模式來實施大單品戰略。
創新能力不足,同質化競爭激烈
當前,魯酒產品概念、風格訴求高度重合,包裝色彩趨于一致的情況越來越明顯,終端的惡性競爭激烈,造成整個行業經濟效益差。很多企業無力在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方面加大投入,不重視創新,重模仿、拿來主義,侵權現象嚴重,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惡性競爭,不利于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行業門檻低,重復建設現象仍然存在
白酒作為傳統產業,具有“投資小,見效快”的特點,準入門檻低,導致小作坊式的生產形式大量存在,這些企業沿襲著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方式,大都資金短缺、生產條件落后、衛生條件差、檢測手段不齊全,不能嚴格執行標準,不能對生產環節加以嚴格控制,產品以低檔酒、散裝酒為主。由于政府監管部門對這些數量大且散亂、隱蔽的小企業缺乏足夠的監管,農村、邊遠地區白酒消費群體的食品安全意識不強等原因,導致低端白酒市場長期存在質量安全隱患。這些不規范小企業又普遍存在偷漏稅現象,擾亂了白酒市場,加重了行業不正當競爭,損害了合法經營企業的正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