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王慶云還是河南省副食品公司(以下簡稱省副食)的酒業科長,1996年升為主管酒業銷售的副經理,1997年升任經理,抓全面工作,成為省副食公司的掌舵人。2005年,省副食從國有改為民營。在他的領導下,省副食開始高速發展,成為河南首屈一指的大酒商,王慶云也被業界譽為酒王。
企業成功轉型確定名酒經營戰略
省副食的出身讓不少酒商眼紅,但鮮有人知道省副食在發展中所經歷的困難。
“1995年,市場經濟開始上緊發條,而計劃經濟留下的商品堆滿了倉庫,資金積壓非常嚴重,處理庫存成了當時的首要任務。第二個任務是催收欠款、三角債。”王慶云回憶說,僅處理庫存就用了5年時間,還要到處催收欠款,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真是一言難盡啊。
2000年到2005年,沒有了庫存的壓力,省副食開始尋求轉型。首先面臨的是調整產品線問題,計劃調撥時代是調撥過來的都得賣,進入市場經濟后開始對產品線進行重大調整,掙錢的產品就加大投入,擴大規模,保本的不再擴大,賠錢的果斷放棄。我們堅持的原則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并且確定了名酒經營戰略。”
在企業管理方面,開始對員工實行聘任制,獎勤罰懶,市場經濟不相信眼淚,企業也不養懶人,各項工作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
堅持酒真價實成就省副食金字招牌
2005年,省副食完成了改制工作,解決了遺留的巨額債務問題,放下了包袱。而那時,中國酒業也恰好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在經營品種上沒有發生多大變化,仍然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仍然以名酒銷售為主。”王慶云介紹,只要是看準的產品,就堅定不移,克服困難也要與生產廠家合作,同時也幫助廠家解決了副品牌的庫存壓力。通過雙方真誠的合作,省副食與多家名酒企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曾經,茅臺酒進價是88元一瓶,售價卻是86元一瓶,因為看準了產品,所以即使價格倒掛,省副食仍然堅持。讓王慶云欣慰的是,廠家也給予了一定的補償。獲得這樣的結果,需要的是領頭人的眼光、魄力、勇氣、境界和付出精神。
隨著酒業市場的高速發展,以茅臺為代表的名牌酒利潤很高,假酒不時冒頭。王慶云領導下的省副食一直堅持“酒真價實”,從公司不流出一瓶假酒,一直堅持到了現在。“堅持酒真價實,是對社會負責,對行業負責,對消費者負責。酒真價實,是省副食的金字招牌,做企業如此,做人也一樣,‘酒真價實’是我一生的財富”。王慶云說。
開始逆勢擴張啟動多元化發展
高速發展期過后,酒業從2013年進入調整期,市場銷售持續低迷。然而,省副食逆勢而上,銷售逐年上升。2013年比2012年上升了25%,2014年比2013年上升了41%。2014年茅臺王子酒的銷量位居全國第一,五糧液的銷量也在全國名列前茅,受到酒廠獎勵。
王慶云分析,一方面是公司有口碑,有品牌,有一批忠實的粉絲;另一方面是公司在經營思路上也進行了調整,要市場不要利潤;還有一方面是一些小酒商因為沒有客戶資源難以維持,也為公司讓出了一部分市場。
相比之下,省副食有許多優勢,有信心把市場做得更好,所以也有理由存活下去。“自身有資本積累,業內有良好的口碑,還有經過錘煉的團隊,與廠家合作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王慶云表示,歸根結底是堅持了“專業的企業做專業的事”,因為賣酒是省副食唯一的強項。
也就是從2013年開始,省副食邁開了品牌連鎖的步伐,旗下“豫副酒緣”名酒連鎖已經開始在省內開花結果。同時,豫副茶緣也經營得風生水起,豫副油苑也已開始籌劃。一個以省副食為依托的集團公司即將躍然而出。逆勢上揚,厚積薄發,王慶云相信,省副食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