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2019中國高端酒展覽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金隅喜來登酒店舉行,會上葡萄酒專家張言志就國產葡萄酒的過去、現狀及未來作了精彩闡述。他表示,目前白酒行業的發展“如沐春風”,而葡萄酒行業則略顯沉悶。這從兩者銷售額的巨大差距就可窺見一二。“白酒企業談的是幾十億,而在葡萄酒領域破億就足夠讓人欣喜,這一現狀使得我們正視差距,也激勵我們未來要做得更好。”
張言志認為目前國產葡萄酒還處于分散狀態,未能主動尋求抱團發展,謀取集群效應紅利。在他看來,未來寧夏產區是最具機遇的待開墾的“處女地”,而國產葡萄酒也將在不久的將來誕生行業新“巨人”。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為何白酒企業相互之間形成了串聯,而葡萄酒卻在“單兵作戰”?為何在“遍地黃金”的中國市場,葡萄酒企業卻極少產出行業寡頭?張言志表示,原因在于兩者對原料端的關注度不同,“白酒大家在意的是生產企業和品牌,后來才慢慢開始關注產區,至始至終對原料的關注都比較少。但是葡萄是葡萄酒的源頭,不論市場情況如何,企業必須種植、榨汁。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葡萄酒企業對市場變化的應對反應有限,企業運營風險更大。”
對于近年來頗受關注的白酒企業“染紅”一事,張言志亦坦率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作出此類嘗試的白酒企業,無論在資金儲備、人才積累還是品牌背書上均具備先天優勢,只要他們找到正確的道路,做正確的事,在紅酒板塊的業務開拓方面理論上是不存在瓶頸的。何為正確的道路?張言志進一步向我們解釋道,“白酒企業做葡萄酒,無論是做進口酒還是國產酒,都要找尋到起家時的初衷,真正回歸到本質。”
他認為,未來我們在定義葡萄酒領域的巨人時,應該將品質放到第一位,而將銷量排到其次。在整個行業的對標中,葡萄酒企業也應該思考和白酒龍頭相比,品質是否能夠與之抗衡乃至領先。
張言志表示葡萄酒市場的繁榮,需要白酒企業的積極參與,更呼喚2到3億體量的經銷商貢獻力量。“當這群人開始關注國產葡萄酒、進口葡萄酒,并且有機會、有能力接觸到好的品牌,謀求共同發展時,葡萄酒市場就迎來了真正的機會。”
張言志認為目前中國葡萄酒市場發展已經找尋到自己的賽道,“普羅大眾開始認可國產葡萄酒品牌,開始記住酒莊名稱,這些都是好的征兆。”對于未來的發展,他認為中國也不例外,需要遵循世界葡萄酒發展的規律。“中國現在的情況與美國60、70年代情況相似,在進口酒和高端化旗幟的指引下,美國葡萄酒市場快速完成蛻變,我相信過幾年中國也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張言志信心滿滿地表示,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將誕生新的納帕,而這樣的龍頭企業則將引領鑄造新的龍頭產區,中國葡萄酒市場未來可期、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