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經濟、政治,社會這三個輪子怎樣和諧,怎樣協調,這里面我們出了一些問題。應該說過去30年中國的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但是在我們的政治改革方面明顯滯后,所以今天大家看到反腐的力度很大。我們黨中央國務院,實際上是有意降低我們經濟的發展速度,加快我們的政治改革,同時對于社會來講,我們今天的社會有很多的價值觀是被扭曲的,各種形形色色的一些不正,F象也已經嚴重阻礙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的PPI幾十個月都一直在負增長,所以大家在想,我們的實體經濟什么時候才能好轉?什么時候能好轉的判斷條件就是持續3個月的PPI能夠轉正,但是我們能看到最新的2月份的PPI比1月份回調了一點,所以從負轉正我們看不到希望。所以各權威機構對2016年的經濟預測,沒有一個是比2015年好的。
2016年實體經濟同樣是冰火兩重天,“火”的企業16年越來越多,主要是在現代新興產業的企業,還有一些傳統產業中在堅定轉型、積極轉型的企業。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冰”的企業還將不少,主要在于處于落后產能和過剩產能的產業,而且這些企業故步自封,還不轉型或者是轉得太急。
中央已經研究了,權威人士得出的結論中國經濟是L形,2018年會不會好一些?要有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如果我們的轉型升級或者是雙創能夠收到好的效果,我們會在2018年就開始往上有一點上漲;第二個條件是歐美,尤其是美國和日本的去杠桿能夠如愿。所以一個內條件,一個外條件。
很多人等著經濟能夠好轉。我給大家一個數據,我們“十二五”的潛在增長率只有7.8%—8.7%,“十三五”增長率大約是5.7%—6.6%,2021年至2030年“十四五”增長率是5.4%—6.3%,如果從經濟速度的角度來講經濟還是冬天。大家說二胎的政策放開了,所以在上面的結構當中“十三五”和“十四五”分別加0.5個百分點就是我們的,我不這樣認為,因為我們民營經營發展存在四個困難:第一,企業家信心明顯不足,這個不足既有對發展方向的困惑,也有對我們國家政治社會改革的困惑;第二,轉型升級非常艱難緩慢;第三是資金鏈非常緊張;第四是出臺了若干政策,但是政策的陽光被濃密的樹葉遮擋了,時時照不到我們民營企業的頭上。
我今天講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從哪里找蛋糕樹立信心,第二個是我們怎么樣找到市場切蛋糕。
大家看這個是按照不變的價格算出來的我們擴大的增量的絕對值,從2010年到2015年,經濟增速在下行,但增量卻在1000億,這1000億包括原來的一些存量。誰切走了我們的蛋糕?我認為是內需切走了外需的蛋糕;服務業切走制造業的蛋糕;品質領先切走了成本領先的蛋糕;東部切走了中西部的蛋糕;大中企業切走了98%的中小企業的蛋糕。
首先說服務業切走了制造業。
實際上中國已經進入了工業化的中期之后,而這個時候不再以投資作為拉動的主動力,這在全球的規律當中消費是主動力,所以說做消費品,我們認為應該是一個好的時候。
2000年到2015年我們的三駕馬車分別是消費、投資和進出口。從2009年開始我們的進出口非常少,消費從2014年開始已經大于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再次證明中國不是以投資拉動諸方面。如果要做投資的話基礎設施好于制造業投資,制造業投資好于房地產投資。第二個我們從追求的健康消費切走了我們最基本的生活消費,而且基礎設施切走了制造業,制造業切走了房地產。
從最新數據來看,服務業從2015年1月份開始一直處于榮枯線50的上方,而我們的制造業一直處于下方。服務業日子那么好過,我們的制造業卻那么艱難。因此我們的結論是服務業切走制造業,現代服務切走了傳統服務,我們的生產服務業空間很大。制造業當中先進制造切了傳統制作,消費品制造切走了工業品制造。
再說品質領先切走了成本領先。
我們的CPI是不斷地上漲,在中國CPI還被低估了,我們的住宅和食品太高。為什么中國喜歡成本領先,第一是我們的能力不夠;第二個是因為我們的第一收入群體占了絕大的部分,中等收入只占了20%,這是國家統計局局長最新的公布的數據,2020中國的中等收入占比將從20%提高到47%,而且將成為橄欖球型的結構,所以你還能夠以成本獲得競爭優勢嗎?過去你是看下面,現在得看上面。
東部切走了中西部。
我們看到這樣的數據,排在前幾位的東部城市財政的增比超過GDP好多個點,就說明這些經濟好,為什么?因為2008年東部就開始轉型升級,已經七、八年、十年了。真正的中西部從2014年才感覺到轉型升級。第二個東部的人才比中部的好,顯然它的經濟轉型升級的效果就比西部好。所以我認為我們國家的主題還是在東部,東部就切走了中西部的蛋糕。
大中企業切走了小微企業。
大家可以看到還有一個問題,小微企業月營業額低于3萬元以下的占85.8%,第二個問題是小微企業它還在虧損,小微企業的稅是最重的,小微企業比上市公司的負擔還要重,這是我們沒有想到的。所以我們有個結論叫大中企業切走了小微企業,而大中產企業當中輕資產切了重資產,還有上市公司切了非上市公司,因為上市公司它的杠桿很小。在小微企業當中科技型切了傳統型,尤其是海歸帶了技術含量高的項目回到中國以后。
我們如何切走而不是被切蛋糕呢?我想在整個經濟大勢都已經明確的情況下梳理一下我們的思路。今天我更多的是跟大家講講這幾條路。
第一條路是創新我們的模式。我們的研發模式,采購模式,運營模式,推廣模式,交易模式都要發生變化。我們看這個案例,這是四川發展集團給瀘州老窖做了一個四川發展原酒基金公司。這個公司看準了上游的基酒供應商很多,但是基酒供應商第一沒有品牌渠道;第二沒有資金實力;第三小散沒有話語權。同時品牌酒商他們有兩個痛點,第一個是上游供應商誠信度不高,和他們談起生意來很艱難;第二個是原酒質量參差不齊,各個小散亂的企業很難滿足需求。所以與上游溝通很不容易。在這樣的情況下做了這樣的一個公司,解決上下游兩端的信息不對稱,包括搭建平臺來共享資源、共享經濟,同時還提供金融服務,這就是一個創新的模式。我們可以看到瀘州老窖也在開始從事服務產業。
第二條路是市場策略。找市場無非就是現產品找到現市場,或者是現產品找到新市場,如果產品有市場前景你是有資格垂釣經商的,但是如果你本身市場產品出了問題你還可以垂釣經商嗎,所以就應該再細分,產品和市場不變我可以細化下去。比如說紅花郎就是針對喜宴找到市場。還有是用現在的產品找到新市場,這是是比較難的。第一個就是新群體,我們看到人人樂在北京有兩家關閉了,轉向了社區,包括網絡等等都是未來百貨的趨向,所以轉到社區。剛才大家看到了紅貴人紅茶,它這個產品現在要拿到新的地區去銷向全國,這是一個新的思路,這是若干全國比較發展的地區。
第三條路就是產品策略。就是用新的產品在現有的市場當中發展,第一個就是開發新產品,水井坊針對年輕人推出了38度的專門年輕人的水井商品。第二種是像娃哈哈,娃哈哈用新的產品滿足現在的市場,那就是保健品市場。宗慶后所關心的保健品市場2016年以后達到2600億,2020年達到4000億,所以宗慶后這樣去轉型。第三種就是新產品找到新市場,我們知道神采飛揚中國藍現在在做第七元素,就是用新產品找到新市場。
所以想想所有的路都應該在這當中,當然根據自己的情況去解決。
第四個是技術策略。技術策略當中你一定會找到我們到底是原輔材料,還是設備工藝,還是主副產品還是能效環保,你的技術到底是改造還是全新技術。全新技術來是非常困難的,多數是改造技術。改造技術第一個是內部供應,這是民營企業的弱點,還有就是外部獲取購買,尤其是海歸,但是更多的是采取內外聯盟。所以接下來講川紅集團的冷泡茶,它是茶葉的快消品,懶人喝的茶,這個產品推向市場成為很多產品的替代品,這是技術上的策略。
第五個是品牌策略。我們看雅芳,2015年雅芳發布的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出現6.97億美元的巨額虧損,營收亦同比下降22%至16.669億美元。事實上,雅芳已經超過3年連續虧損,被收購傳聞不斷,卻并未出現真正接盤者,早已陷入無人接盤的恐慌。但是過去知道雅芳在我們心目中是一個什么樣子的形象。我們來反思雅芳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第一就是產品推出得太少了,另外在品牌的推廣投入太少,就是典型的垂釣經商,所以這么有名的牌子才會走到今天。像這個的牌子有很多的,李寧也是一樣的,安踏已經超過李寧了。
作為企業運營從投資的角度我希望大家一定輕資產的發展,第二在融資方面最好是直接融資,一個是產權多元化,另外一個資產證券化,這樣制度性的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在我們的運營當中一定要追求質效化和綠色化。在產品的選擇中要服務化,增加產業的服務業的比重。第四是專注化,今天是需要的是工匠精神。第五智能化。第六共享化。還有國內消費市場個性化、差異化、品質化。最后就是國際市場一定要大膽地走出去。
最后我的觀點整理成這五點:
一、經濟增速還將臺階式下移。
二、經濟總量的增量不但沒減少反而每年增加約一千多億。
三、經濟總量蛋糕被內需、服務業、品質領先型企業、東部地區以及大中企業“切走”。
四、企業重點從商業模式、市場、產品、技術和品牌等方面著力策略創新。
五、堅定發展、轉型發展:輕資產投資、直接融資、追求質效,走服務化、綠色化、個性化、差異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