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2017中國啤酒辟謠論壇”在京舉行。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表示,啤酒行業的健康發展面臨謠言和負面傳言的困擾,不實謠言固然需要解讀,而夸大傳言也需要澄清。
何勇說,在眾多謠言中,食品行業是謠言的重災區,而啤酒作為大眾日常消費品之一,也未能幸免于難。聳人聽聞的標題和內容通過社交媒體大量傳播轉載,給消費者帶來了困擾,也損害了啤酒業聲譽,給行業和國家帶來了的較大的損失。
何勇表示,啤酒行業連續兩年產銷量出現下滑,其中有產品結構的市場適應性問題,也有季節性氣候問題,同時與啤酒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的負面形象不無關系。
何勇舉例說,謠言的產生往往都是來自于利益相關者,如“啤酒花的浸膏是化學制劑”謠言稱,國產啤酒都使用了啤酒花浸膏,是化學制劑,所以國產啤酒是化學制劑。該謠言攻擊了國產啤酒,危及整個行業發展。另一個例子是被廣泛傳播的“啤酒肚是喝啤酒喝出來的”的說法,因為“啤酒肚”這一形象化的說法,多年來啤酒蒙受了不白之冤,造成了消費者對啤酒的誤解。事實上,啤酒并非罪魁禍首,而任何食物的過量食用或飲用都會導致健康上的問題。
何勇表示,在消費者日益追求健康的市場環境下,啤酒在更多的時候是被認為是不健康的食物。通過本次辟謠活動,希望向消費者還原啤酒最為真實和科學的本來面目,提高公眾科學素養,向公眾傳播正確的啤酒知識和文化,引導公眾走出啤酒認知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