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產品時代下,首先需要企業領導者對產品的研究提到一個新的高度,要形成“產品即品牌”的認知概念,通過產品的感官感受來完成銷售者的自然傳播。在傳統的品牌傳播理念中,其路徑是消費者認知到認可,最后到形成部分消費群體的忠誠消費,可以理解為一個有面到點的聚焦。而新的品牌傳播,則是通過優質的產品第一時間形成高忠誠的產品消費習性,并通過口碑傳播和消費帶動來影響更大范圍、更多層面的消費者。基于這種品牌傳播的實現,產品本身的外在產品力表現、優秀乃至卓越的感官享受、產品塑造者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對生產原材料苛刻等等,都是在為釀造一瓶好酒做內容積淀。
其次是聚焦在產品開發層面,對產品酒體的設計要有“百人品后百人贊”的決心。在很多企業里面,當我們面臨消費者對飲后感官客訴時,習慣性解釋說與飲用環境、消費者身體狀況精神狀態都有關系,我們不否認這種客觀存在,但是不能用對消費者的解釋來安慰自己,然后視而不見。如果換個角度來處理,去做一次消費者訪談,對這些因素信息進行收集,不但是一次很好的消費者公關,同時能為酒體的調整搜集到更多變量數據。當產品的感官享受成為白酒消費的基礎要求,那么酒色酒體、入口回味和飲后體感都是體驗的核心內容。在口碑傳播中必須做到沒有明顯感官問題,要知道負面信息的傳播面和傳播速度永遠大于“利好”信息,中國白酒本身就存在入口嗆、飲后頭疼口干等為不喜者所詬病的問題,這也恰恰是中國白酒消費群體改觀再擴大的天花板之一。不管是普世性或是稀缺性產品,都應該給消費者帶來愉悅和美好的消費體驗。小品類的大眾化推廣也為部分區域性白酒企業開辟了新的發展方向,諸如具有明顯消費偏好的黃酒、米酒,新興的苦蕎酒等品類的市場潛力依然巨大。新興消費的場景的不斷變化,諸如中餐的西式改良、入駐各種大型現代化的購物商場一樣。中國白酒需要用新的姿態去溶入現代生活,以創新的產品形式進入到新興消費者的生活中。
第三點在在于圍繞消費者體驗開展的黏性溝通。核心消費者甚至需要在產品研發伊始即參與其中,就像MIUI開發時期的百人團一樣,即是消費者又是產品開發的參與者。這種參與感帶來的是對產品的高度忠誠和擁躉,是互聯網反向傳播路徑的基礎,品牌傳播走向以點帶面的從忠誠—認同—認知的消費者裂變過程。其次是圍繞產品品質的提升建立穩定和可擴大的產品品鑒群體,并在企業內部組織建立專職的管理和服務團隊,這樣的品鑒團隊有別于團購公關體系中的目標客戶,而是對白酒產品有基礎認知和飲用習性的消費者。通過周期性有組織的產品品鑒為企業提供豐富翔實的感官反饋來實現企業產品的改良改善和核心消費群體培育工作。其三是對體驗環境的內部再提升和消費者生活環境的溶入。目前的白酒企業的廠區體驗游已經成為白酒推廣的常規手段,諸如沱牌舍得酒業的工業生態園/詩酒文化名鎮、江西國寶李渡的元代燒酒作坊遺址等等均是圍繞消費者體驗對其生產工藝和管理進行的再開發和再升級。
另一個塊面要做的就是自身推廣媒介中,杜絕自說自話,而需要從消費者角度以更加輕松的方式進入其生活,就像重慶江小白的微信推送,讓消費者在嬉笑怒罵之間習慣了他的存在。
不論怎么說,對產品的苛刻追求仍然是以消費者為終點。只不過順應趨勢我們將他提高一個與消費者、與渠道、與品牌同樣重要的高度。行業的競爭早已跳出單要素比拼的時代,系統均衡、單點突破才能在未來的行業競爭中勇立潮頭。而在新一輪的競爭中,最先被淘汰的必將是產品品質存在硬傷、把消費者當作試驗品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