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經銷商在市場上風風雨雨拼搏了三十余年,經歷了品牌的成長,供需的變化,零售的變化。三十年時間,看著多少廠家、品牌在轉型中崛起或是被淘汰;看著零售巨頭從小店到連鎖,到大型的商超的轉型;經銷商也到了不得不變的時代,開始轉型之路。
轉型注定是一場淘汰戰,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有經銷商被淘汰,也有經銷商在新模式下煥發新的生機。在過去的幾年里,無數經銷商在探索的道路上摔倒又爬起來,甚至不少經銷商因此而退出舞臺,卻為更多經銷商轉型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1、轉型道路一:B2B模式轉型之路
B2B作為經銷商危機的制造者,也成為經銷商轉型模仿的方向。但是在這條道路上,經銷商走向了兩個方向。
1、第一條轉型之路:自建B2B平臺
經銷商群體:“頭部”經銷商,品類多集中在休閑食品、調味品、冷凍食品等,SKU數量多,品類多,品牌多,品牌對經銷商管控相對較弱,經銷商有更多的自主分銷的能力。
方式:大多數和近幾年新興的第三方saas服務商合作,把產品的分銷全部放到線上借助SaaS系統完成產品管理、分銷、支付等模式。這種模式和新通路以及零售通相似,但是中間平臺的管理者為經銷商。
成功經驗:不僅是簡單的將產品搬到線上,而是借助線上的平臺,實現對終端的數據化,對小店的標簽化管理。在產品推送的過程中,更精準的推送到效率高,適合的終端店鋪,提高產品分銷的準確率和效率,從而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利用工具合理的資源分配,而訂單的信息化、數據化、在線化只是開始,更重要的是數據的整理和利用。
失敗者教訓:
1. 把平臺萬能化;過度依賴平臺而放棄了一線的業務。過于著急把所有業務集中在平臺上,荒廢了一線的業務和終端的客情。無論怎么轉型,對經銷商來說一線業務依舊是核心。
2. 盲目自建平臺;每個模式都有適合的群體,以自建B2B模式而言,更適合多品牌、多SKU經銷商,相對酒水飲料等品牌集中的經銷商,擔任的是廠家的資金和物流,很難做起來。
3. 吃獨食;以平臺來說,需要的是更多人的參與,經銷商、二批商等等,通過這些人的參與,擴大平臺的影響力,降低風險,完成平臺轉型,為他們提供配套支持。但大多數的經銷商不愿意資源分享,最后平臺變成虛設。
4. 系統混亂;從倉儲、行政、業務、財務等無法做到協同,仍然停留在線下的各玩各的,信息無法共享,最終平臺作用弱化,失敗。
2、第二條轉型之路:統倉統儲
經銷商群體:中小型經銷商,產品比較集中、單一,被倉儲和配送占據了大量的精力和資金,無法自己單獨完成產品的數據化和平臺建設。
方式:通過加入第三方倉配平臺,解放自己的倉儲和配送,減小自己的成本投入,將核心回歸一線業務,聚焦銷售。
成功經驗:解放自己的倉儲和配送,同時利用第三方的金融支持,代理更多的產品,同時把目標放到更大的品牌。將財務和業務流程信息化管理,減少復雜的財務和訂單信息,把更多精力放到銷售,終端市場開發。
讓所有的產品和銷售都數字化,實現對小店和業務員的掌控。
失敗教訓:
1. 過度依賴第三方;把自己的物流車輛完全放棄,有新品的時候推廣速度變慢,當旺季平臺負荷過重時,無法兼顧所有經銷商配送需求。經銷商應在加入第三方平臺時,保留自己的少許功能,應對旺季和新品推送時的倉儲和配送需求。
2. 數據化應用欠缺;多數僅僅是把目標放在成本的降低,更多的應該是數據化的建立和分析體制,為自己的小店建立標簽,完成精準分銷。
總結:B2B無論哪條路,歸根到底目的是為了降低成本,完成精準營銷。而B2B僅僅是實現的工具,把訂單信息化、銷量信息化、產品數據化……通過數據更精準的看到產品在終端的狀況,也了解終端更適合的產品,走的更快的產品,從而完成產品和終端的匹配。
B2B轉型,最重要的就是學會總結數據、利用數據!!
2、轉型之路二:企業形態轉型之路
B2B是借助外部力量強大起來,而企業形態的轉型就是刺激自身潛力,讓自身強大起來的道路。這一條路同樣是分為兩條:
1、第一條轉型之路:合伙人制
經銷商群體:多品類、多品牌經銷商,產品眾多,涉及多個品牌,業務主干能力突出,并且有一定沖勁。
方式:把一線業務從企業剝離,根據不同的品類設多個經銷合伙人甚至分公司,把原本的倉儲、物流、行政、財務等保留作為后臺的支持。以合伙人作為主導經營各個品類,自負盈虧。
成功經驗:以合伙人的方式讓公司員工自立起來,有了更多的主導性和發揮空間。對已經發展到一定一步,無法提升的老員工而言是最好的崛起機會,刺激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產品的發展上。同時把有能力的員工更好的留在企業,創立自己的班子。對經銷商而言,減少自己的負擔,避免品類眾多、品牌眾多帶來的經營混亂。
失敗教訓:
1. 把核心產品拿出來做實驗,試錯成本過高,導致一蹶不振;前期嘗試以非核心產品作為嘗試,規范標準流程,避免不必要混亂。
2. 合作人參與不強;雖說是合伙人,但是資金等各方面仍是平臺的。合伙過程中,合伙人不僅要獨立承擔經營,自負盈虧,也應當有資金的投入獲得股權,避免合作者漫不經心。
3. 完全剝離;分擔合伙人之后,就直接斷開各種支持,包括網點等;基礎網點應當提供,給合伙人更多的成長時間。
2、第二條轉型之路:內部切割
經銷商群體:多品類、多品牌經銷商,產品眾多,涉及多個品牌,企業控制力強
方式:把部門切割成各個組織,實行單獨的核算制度,以配送和銷售為核心,設立分紅制度。制定目標,達成后享有相應的分紅。從而達到銷量的最大和費用的最小,實現更高的利潤。
成功經驗:以小組為單位,強目標下,進一步強化小組的經營性和內部的協調能力。在分割之下,追求更簡單的銷量、成本、利潤,避免來自其他部門的干擾,擁有一定的獨立經營意識。避免業務員為了銷量只賣暢銷品,以凈利為目標拉動其他產品的銷量,帶動經銷商產品的多元化發展。
失敗經驗:
1. 內部運行不暢通;大多數經銷商內部部門內就存在一定的矛盾,沒有數量的內部運營規則,最后所有的改變都只流于形式,最后回歸原本的軌道。
2. 業務員內部了解不清晰;說到底是為了增加利潤,改變業務員的常態,但是大多數業務員對網點、單品、利潤等都不清楚,努力大多浪費,沒有效果,最后放棄。
3. 內部財務混亂;大多數經銷商的方式是賒銷,存在業務員為了目標沖銷量、利潤,賬面上銷量和利潤上升,但是賬期很難收回,甚至面對退貨、換貨風波。
總結:企業形態的改變歸根到底是把企業轉化成平臺,讓業務員能夠有更好的發展,更多的獲利途徑,從而拉動業務員的動力,增加銷量。這個過程最重要的是經銷商本身,有沒有魄力給業務員分自己的錢,有沒有能力掌握住自己的業務員。
3、轉型之路三:盈利模式轉型之路
前兩條轉型道路根本是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是在經銷商這一個維度之內的轉型,而盈利模式的轉型,則是經銷商向其他方向的轉變,從而獲得利潤。
1、第一條路:終端
方式:以加盟或連鎖方式,參與到終端優質門店的經營之中,后期掌控轉變為直營店。這種方式除了針對門店之外,還有經銷商轉型無人貨柜等項目,通過終端的獲利,改變自己的盈利模式。
成功經驗:通過B2B平臺與門店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從而掌握終端店的經營數據,篩選出優質門店進行轉化,從而開始終端連鎖。
失敗教訓:
1. 門店篩選;對終端了解不清楚,盲目的大舉開發終端,最后尾大不掉,盈利不成,反而受損。
2. 欲速則不達;過度的想要掌控終端,與自己的客戶群體形成競爭關系,在自己還沒有成長起來就被客戶發現,直接造成客戶流失。
2、第二條路:投誠B2B
經銷商群體:一線品牌經銷商
方式:與阿里零售通、京東新通路等達成合作,成為這些B2B平臺的倉庫,通過這些平臺獲得訂單,獲取利潤。
3第三條路:做第三方
方式:完全放棄自己的經銷業務,轉為倉儲中心,做第三方倉儲平臺。以低于經銷商成本的價格吸引經銷商,成立自己的物流公司。
總結:比起自身的提升,在自身之外獲利,經銷商面臨的風險更大。無論是終端還是向第三方轉變,經銷商都需要全新的改變,但是轉變之后,經銷商面臨經營方式翻天覆地版的變化,未來發展仍未可知。
納食認為:
經銷商的轉型是一個長期的工程,沒有一種模式適合所有的經銷商。但是歸根到底,經銷商轉型的方向一定是信息化、數據化、精準化。通過對終端信息的掌握,完成門店的數據化,從而完成銷售的精準化。
這個過程經銷商需要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努力,內部員工的支持,還有更專業化的團體的指導。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信息收集方式?如何把門店數據轉化成自己需要的信息?最后產品在門店的精準營銷和適配?
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切忌閉門造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