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失望之冬,亦是希望之春。關鍵在于十六個字:認清形勢,先人一步,精準切入,轉型到位。
30年前看《雙城記》的時候,記得狄更斯叔叔有一句話:“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當時對這句矛盾的話確實不太懂,而用來形容今天的中國商業社會,確實是再合適不過了:由于電商的風起云涌,對于很多企業來說,這個時代的風很好,可以把豬吹上天;而對于很多傳統的產業、行業、商業模式來說,則是分流、顛覆,甚至是覆滅。其中,對于傳統銷售模式下的主力渠道——品牌代理商、零售商的沖擊,自不待言。
代理商的路在何方?這是每一個傳統代理商都在思考、都必須思考的問題?疾靽馄放拼砩痰陌l展道路,我們不難發現,雖然世道艱難,但對于國內品牌代理商來說,仍然有四大坦途可供選擇。
第一,由品牌代理走向品牌管理,乃至品牌制造。
這是代理商的高端轉型方式,由于其代理產品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產品認知、客戶資源等關鍵要素,在一家品牌銷售遇阻的前提下,轉向多品牌、相近品類的綜合代理,甚至成為品牌產品的顧問公司,成為某一領域專業的品牌管家,并非不可能;更進一步,走向“產品設計—外包生產—自主銷售”的道路,建立自己的自主品牌,從目前的商業模式和生產力供應來看,也是完全可以支持的,耐克、利豐行都有過這樣相似的過程。
當然,這種轉型對于代理商的要求較高,需要有專家化的產品、技術團隊,以及相對充分的資源積累,畢竟,由代理向自理轉型,還是有很高的門檻。
第二,繼續作為代理商,設法鞏固自身在品牌銷售渠道組合中的地位。
這是大多數代理商相對穩健、保守的選擇。對于中國企業來說,面對的是高度差異化的市場,這種差異化不僅體現在產品的需求不同,還體現在消費者消費意識的不同、信息化普及程度的不同、物流網絡覆蓋程度的不同以及銷售習慣的差異,我們稱為“市場梯度”?蓯鄣氖袌鎏荻葲Q定了中國的一到五線市場不可能同時、全面電商化,這就在一定時期、一定程度保住了代理商的飯碗,對于品牌代理企業來說,要充分發揮自身在三、四、五線市場的影響力和滲透力,把量做起來,把客戶群穩定住,占有一定的份額,使得品牌主無法離開自己;同時,即使在一、二線市場,也要強化自身的展示功能、與客戶的貼身對話功能、售后服務功能等一系列電商所不可替代的獨特性能力,使得自己的存在成為必需。
第三,轉向O2O模式,主動融入電商與現代銷售體系。
我所接觸的一家數碼產品品牌,在電商領域已經做得很好,做到了全國單品領域的第一,也有自營的門店系統,但它仍然需要在二、三線城市發展代理,以實現產品的配送、支付、服務、售后服務等功能。據我所知,目前還沒有真正能夠為多種品牌提供完備的O2O支撐的綜合性平臺,對于各個品牌主來說,即使電商業務發展起來了,地面服務仍然是個問題。因此,對于傳統代理商來說,可以逐步轉變自身的業務模式,強化自身的物流、配送、客戶服務、維修保養等方面的功能,實現與電商的主動對接,成為品牌主電商系統中的組成部門。如此,一手傳統銷售,一手電商支撐,在渠道組合中的地位不但不會動搖,反而會更為牢固。
第四,轉向與原有業務相關或相近的、電商模式不宜展開的增值服務領域。
以汽車銷售為例,目前4S店體系也正在經受電商模式的沖擊和影響,很多以經銷汽車為主業的企業集團,正在考慮或已經布局二手車交易、汽車美容、汽車租賃、汽車旅游俱樂部、汽車影院等領域,這些領域很多都需要營造客戶體驗,需要現場服務,不適合電商模式,但又與傳統業務具有延續性。對于傳統渠道來說,放下我執,積極向下游服務領域拓展,不失為明智之舉。
未來五年,中國商業經濟的主流將是電子商務,對于每一個行業、每一家企業來說都必然會有沖擊,代理商領域所受到的沖擊則是最為直接和強烈的,但是正如開篇所說,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電商業的發展同樣為每一家企業帶來了快速成長的機會,對于熟悉行業、熟悉客戶需求、熟悉產品運作的代理商來說,這個機會也同樣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