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酒的中國,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產名酒,大多已經在消費者心目中烙下難以磨滅的壟斷性品牌印記,如茅臺酒之于仁懷,汾酒之于山西,青啤之于青島。打造洋河品牌,加強產區建設是擺在企業與政府面前的重要課題。
酒緣鎮而名,鎮因酒而興。酒與鎮相伴而生,貫穿了中國酒業的千年歷程。為強鎮擴權并進一步推動產業發展,2011年4月,洋河新城掛牌成立。2013年6月正式更名為“洋河新區”,下轄洋河鎮、倉集鎮、鄭樓鎮3個鎮,總面積達200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20萬人。
站在產區品牌打造的角度,一方水土釀一方好酒,除了企業的艱苦創業以外,好酒必擁有獨特的生態、文化及歷史基因。首先,從廠區產業資源看,洋河酒廠作為龍頭企業,是發展酒文化品牌體驗的重要支撐。其核心資源包括地下酒窖、美人泉、陶壇庫、31連跨、包裝物流中心等;其次,從產區角度看,洋河地處秦嶺——淮河中國南北地理分界帶上,屬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全境屬黃泛沖積平原,河湖交錯,水網密布,典型的“三河、兩湖、一濕地”,堪稱蘇北水鄉,其水土中的礦物質種類和含量及比例富增,孕育出優質的水源條件,豐富了該地釀酒微生物的營養物質。最后,從產業發展角度看,洋河處在中國歷史文化地理南北分界線上的特殊地位,讓它的酒文化也浸潤了水運和戰爭的洗禮,磨礪出面向大海、扎根土地,開拓進取、追求夢想的文化情懷。
旅游作為產區品牌體驗的載體
“互聯網+”時代改變著傳統的社會交往模式,更深刻改變著中國酒業的成長模式,也將中國酒文化旅游推向新的社交休閑時代,尤其是“旅游+”時代的來臨,更推動著酒文化旅游成為酒業品牌體驗與消費者溝通的重要載體。以酒文化旅游為入口,環境提升、文化再造、品牌重塑、營銷創新和公共溝通等系列重要的行業轉型命題,都可以找到一個公共平臺與工作抓手。通過酒文化旅游,更可以加強廠地合作和酒旅協作,可以全面釋放酒文化旅游的休閑度假功能、產業啟蒙功能、消費教育功能與品牌溝通功能。
旅游作為一種生活消費,在今天已變成一種全民化的生活剛需,呈現出旅游行為普遍化、出行散客化、旅游生活化、休閑社交化等新特點,酒業如何捆綁旅游,“旅游+”將成為產區整合的重要手段,推動旅游業與工業、農業、文創、教育培訓、體育、城建等不斷融合發展,親子體驗、養生保健游、體育健身游、戶外探險游、會展獎勵、研學旅行、修學旅游、自駕車游等新業態更是熱鬧非凡,酒文化旅游面臨著業態創新的新機遇與新要求。
對于蘇酒集團及洋河諸多酒企來說,在埋頭壯大硬實力的同時,抬頭遠望去培育和夯實區域的整體軟實力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尤其是曾經的大規模集中式土地開發建設以及中國白酒產業高歌猛進等階段特點已經成為過去,現在必須思考新的時代使命,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其一,洋河銳于創新而開拓了其行業地位,如何將產品品牌,企業品牌與產區品牌建立深度關聯,以打造持續創新的源動力;其二,將宿遷(中國)酒都的高度全面整合打造蘇酒文化旅游目的地,以完成洋河、雙溝在文化層面的整合;其三,在企業內部接待基礎上,通過酒文化旅游加強廠地互動,兌現企業的社會責任;其四,全國的酒文化旅游都迫切需要走出廠區,走向產區,洋河可以在這方面做出示范效應。
產區品牌文化體驗的三駕馬車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在今天,旅游業成為新型城鎮化的有力推手,城市休閑、廠區接待及鄉村度假的蓬勃發展,給全域旅游發展迎來新機遇,與產區的全域性不謀而合。著眼于全國同類型的酒文化旅游目的地模式探索,以產區打造為核心,融合新區建設、鄉村統籌、產業轉型及鄉村旅游創新,積極探索廠、城、村三區互動的產區統籌示范,打造產區酒文化體驗基地與旅游目的地。
在廠區體驗方面,加強蘇酒集團層面的體驗整合,加強酒文旅游的社會化、市場化運營。洋河基地突出綿柔蘇酒夢工廠體驗,雙溝基地突出生態蘇酒休閑旅游,突出現代花園式工業旅游,共同塑造宿遷“中國酒都”品牌形象。針對不同游客需求和時間安排,整合三大基地構建科學之旅、品牌之旅、文化之旅和休閑社交之旅等四大開發主線,形成涵蓋科普觀光、修學實踐、節事活動、文化體驗、收藏定制、商務考察等系列產品,形成自由的線路組合。
在城市休閑方面,結合五城同創工作,以酒文化為核心,以提升建設故黃河游憩帶、酒文化公園、萬象酒街、婚慶公園、米市老街等為重點,融合古鎮文化、婚俗文化、面具文化、民俗文化等共同發展,加強主題景觀營造與消費要素主題化開發,匯聚民俗生活體驗、公益博覽、高檔餐飲、宅院酒店、娛樂休閑、情景再現等綜合體驗式,形成主題休閑集聚區,做足酒都文化體驗。
在鄉村度假方面,以鄉村、酒莊、生態、農業為核心,圍繞林、水、田、農等生態資源組合,創新鄉村旅游體驗,引進有實力的白酒企業及農業產業龍頭企業,打造莊園旅游經濟。突出生態、餐飲和運動特色,重點培育婚俗婚慶、生態休閑、兒童娛樂、家庭親子、戶外拓展產品,提供高端定制酒、植物迷宮、生態采摘、鄉村運動、垂釣、水耕和休閑度假等互動體驗,并通過舉辦節事活動來吸引更多游客,打造主題鮮明的夢里酒鄉。
站在產區整合角度,強化宿遷全市層面的旅游體驗聯合,整合區域城鎮、鄉村與景區,捆綁京杭大運河、洪澤湖、項王城、乾隆行宮、洋河新區、雙溝古鎮等區域優勢資源,通過平臺搭建、品牌授權、廣告植入、資本注入、市場對接和營銷捆綁等產業運作方式,共同打造蘇酒文化旅游目的地。
蘇酒產區品牌建設的幾點建議
以打造全國白酒產區示范工程為己任,以綿柔文化為主線,梳理產區空間模型,加強品牌體驗設計,走出一條與西方葡萄酒產區不同的發展道路。
加強融合示范。這主要包括:產區與旅游融合試點示范(產旅融合)、創意與旅游融合試點示范(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目的地試點示范(城鄉統籌)、廠城一體化協同試點示范(廠城協作)、節事活動型創新試點示范(節慶創新)、莊園型旅游經濟試點示范(產業模式)、“互聯網+”融合試點示范(智慧旅游)。
突出綿柔主線。自洋河開創綿柔新風格以來,深受消費者歡迎和青睞,各家白酒紛紛效仿,成為引領白酒消費新時尚的風向標。產區塑造方面,可以從綿柔生態(水體環境、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綿柔文化(吳楚文化、淮揚菜系、儒道傳統等)、綿柔工藝(9大獨特工藝創新)、綿柔風貌(建筑、景觀、雕塑、小品、色彩、照明等新蘇式風格)等方面著手,強化綿柔之宗的品牌認知。
強化空間支撐。著力構建產區休閑體驗大骨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以產區打造為核心思路,著力強化莊園旅游經濟,形成產業新增長極;二是以洋河酒廠為龍頭,以要素服務為核心,加強城市配套對接;三是跳出新區中心論思路,以黃河故道為骨架,快速構建酒文化旅游產業集群帶;四是響應大眾創業號召,聯運白酒產業鏈資源,加強業態創新,打造鄉村創客基地。
做好品牌體驗設計。產區認知最后還是要回歸體驗上,筆者提出要用品牌化、故事化、情境化、體驗化、社會化的語言來重述洋河酒文化旅游。全面梳理企業誕生故事、產品故事、產地故事、組織故事、名人故事等,通過歷史場景再現化、傳說故事載體化、時空虛擬真實化、企業形象具象化、服務要素主題化等手段,強化從感官到心靈的不同體驗層次,強化體驗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