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法國雪鐵龍汽車公司組織客人參觀其生產流水線,大獲好評。以此為濫觴,工業旅游逐漸遍及各行各業。
于白酒行業而言,工業旅游是近幾年才興起的,但其發展速度卻迅猛異常。據了解,2012-2017年間,仁懷市累計接待游客突破1600萬人次,共實現旅游收入約180億元人民幣,年均增長23%。其中,近七成游客是奔著茅臺鎮而去的。
事實上,不少酒企是以“回廠游”的形式來體現工業旅游的:邀請經銷商及核心消費者到廠區及周邊旅游,提供食住行等費用。這已成為業內常見的活動之一。
酒企為何費心、費力、費錢的籌辦回廠游?某業內專家給出了他的答案:“回廠游能夠讓企業和意見領袖親密互動,傳遞品牌價值,建立客戶的身份認同感。在有效宣傳的前提下,這些意見領袖會去影響普通消費者,從而形成品牌價值的再傳播,并最終反映在銷量上。”
這是一個在邏輯上無可挑剔的說法,然而,事情都是按此劇本來走的嗎?微酒記者在調查采訪中發現,回廠游并非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有的甚至還幫了倒忙。
何以至此?請看微酒記者通過采訪而總結出的回廠游“五大雷區”。
【雷區一】假裝了解了你的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的講解和展示,是回廠游的“必備節目”,其目的是讓參與者從專業釀造的角度去深刻、真切的了解產品品質。然而在微酒記者的調查中,不少曾經參加回廠游的受訪者都表示:他們基本上都是在“假裝了解”、“配合演出”。
之所以如此,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單次接待人數較多,在嘈雜的環境下,只有前排的人能聽清講解員所說的內容,其余人只能“附和點頭”;二是即使聽清了講解員的講話,但由于其所述過于專業,短時間內難以消化吸收,只好“假裝了解”。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某經銷商所述其參與瀘州老窖封藏大典的經歷:封藏大典的第二天,他旁觀了在1573國寶窖池群舉辦的釀酒技能大賽,其形式是當屆技藝冠軍與上屆擂主進行對壘。他親眼見識到了下料拌糟、上甑操作等釀造技藝,親口嘗到了現場釀出來的新酒,真切了解到了瀘州老窖的雙國寶,切身感受到了瀘州老窖所宣講的質量。
形式不同,高下立判。
【雷區二】你家的回廠游,有啥不一樣
另一個比較令人尷尬的事情是,當微酒記者詢問受訪者關于回廠游的細節問題時,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沒印象了”、“記不清了”。
雁過無痕,這是何等的悲涼!
據了解,不少的酒企在回廠游的組織、設計上存在同質化的問題。參觀博物館、生產線、生產車間……千篇一律的走下來,最終只能泯然于眾。
正面的例子是李渡的回廠游。無論是他們的酒糟冰棍還是酒糟泡腳,都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難以忘懷。其成功之處就在于,在回廠游里加入了有自己特色的內容,并將其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表現出來。
【雷區三】當你主動時,我們之間的故事就結束了
部分回廠游在中間或最后階段,會設置產品銷售的環節,對此,部分受訪者表示比較反感。
某受訪者說道:“過度的、露骨的銷售宣傳很倒胃口,讓我有種被迫消費的感覺。就算當時迫于情面買了,心里也不舒服。要是我認可你的產品,不用你說我也會買。”
這樣的情況一般發生在小酒廠所組織的回廠游中,因為他們只是將其作為一種銷售手段,并無長遠的謀劃。對于規模酒企來說,可以將產品陳列在場地周圍,但一定要避免主動銷售。
“你一旦主動推銷,你和消費者之間的故事也就結束了。目光要放得長遠一些。”某業內人士說道。
【雷區四】高分回廠游環節+低分住宿飲食安排=十動然拒
在被問到“回廠游活動中最在意的是什么”這個問題時,出乎微酒記者意料的是,大多數受訪者都表示:很在意用餐和住宿的質量。
“說實話,回廠游對我而言的主要就是去玩一趟。如果吃、住安排得不好的話,我的心情就很糟糕,對這個品牌的印象也會跟著變差。”某經銷商表示。
大多受訪者都表示,在提前了解到回廠游的住宿、飲食安排不怎么樣的情況下,即便回廠游本身讓他們十分動心,也會果斷的拒絕。
因此,酒企應該意識到,除了精心打造回廠游本身,其相關的配套服務工作也必須安排到位,否則就會因小失大。
【雷區五】真假回廠游
在調查中,有受訪者提到一個比較令人不可思議的事:回廠游也有假冒的。
據了解,有詐騙團伙專門尋找學歷較低或中老年的群體,冒充酒企高層組織回廠游,在騙取信任后,以“購酒入股”等名義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以此達到獲利的目的。
“有些酒廠是開放參觀的,詐騙團伙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在酒企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實施詐騙活動,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敗壞了酒廠的名聲。”有知情人士說道。
在“假回廠游”事件中,雖然消費者和酒企都是受害者,但蒙受損失的消費者難免會遷怒于酒企。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酒企應該對入廠參觀的每個團隊進行身份核實,杜絕渾水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