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在變,環境也在變,謀求創新并整合一切可利用資源是白酒行業現階段最炙手可熱的討論話題。在這種大趨勢下,白酒工業旅游的模式被不斷提及,但真正能做好的除了某些一線酒企,如四川宜賓五糧液集團的花園式生態酒廠、貴州茅臺酒廠的“國酒文化城”、四川瀘州老窖的國窖廣場等,大部分的白酒企業仍僅僅停留在“看+賣”的初級階段,并不能實現白酒工業旅游真正意義上的“名、利雙收”。
簡單一點來說,白酒工業旅游的模式,主要是以廠區觀光、酒文化展館增識、傳統或現代釀造技術領略、酒文化遺跡探源、購物區消費作為旅游賣點吸引消費者參與,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酒廠的歷史、文化,從而以互動、傳播、消費三個方面來傳遞企業的品牌形象和產品的美譽度,最終為企業帶來穩定的利潤增長點。
低開發、低預期讓白酒+旅游變雞肋
其實白酒工業旅游本身并不復雜,但目前大多數白酒企業做起來往往卻很“雞肋”,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生搬硬套,開發意識淡薄,新意不足我們經常說“抄思路不抄具體做法”,但多數白酒企業為了省時省力,往往對一些做的好的白酒工業旅游案例(如江西李渡酒業、四川大梁酒莊等)生搬硬套,別人有元代窖池,我們造一個;別人做醉酒屋,我們來一個;別人挖掘古歷史文化,額,我們沒有,但沒關系,杜撰一篇,差不多就行,沒有消費者會深究————種種這般,缺乏統一的建設思路,弄的似是而非,自然也不會有太多的旅游價值和創收價值。
缺乏創意,體驗感不足
消費者從被動消費到主動消費需要一個理由,工業游恰好可以給予這種理由,但很多企業并沒有將工業旅游像對待釀酒生產一樣花費心思來抓,單調乏味,與游客親和程度不高,也沒有考慮趣味性和參與性,消費者不是傻瓜,受騙一次就不會上當第二次,而這對白酒工業旅游來說也是最致命的。
缺乏深度開發及創收意識
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白酒工業旅游是副業,創造的價值與企業在大流通市場創造的價值相比是微乎其微。其開展工業旅游主要著眼點在于宣傳企業形象,擴大社會影響,少了給游客以體驗玩樂的內容,不重視產品直銷,門票、紀念品銷售及旅游配套服務等環節的直接旅游收入。
酒廠為什么不能賣酒窖模型?為什么不能賣特色酒器?白酒工業旅游本質上仍是旅游,旅游講究“吃住行游購娛”,白酒工業旅游同樣要遵循這個規律,比如,推出一些高附加值的旅游紀念產品、特色住宿等,讓更多的人了解并產生親身去體驗的愿望,讓白酒工業旅游成為真正名利雙收的創收產物。
缺乏聯合開發以及區域協調機制。
目前大多白酒工業游的企業都游離于企業或團體之間,缺乏穩定的客戶流量,要想吸引消費者的注意,企業之間必須聯合起來將工業旅游的消息宣傳出去,一家企業的力量是有限的,如何將酒文化主題工業旅游與當地城市內其它旅游資源聯動開發,實現于真正融合,擴大工業旅游的客源市場構成,這是每一個做白酒工業旅游的企業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破解“白酒+旅游”淺灘劃水的尷尬
那么,白酒工業旅游到底該如何去做?
1. 需要一個清晰、明了的建設主線,并圍繞這條主線進行深入挖掘、延展白酒工業旅游,有人說歷史,有人說文化,也有人說生態,那么,你要說什么?旅游需要一個噱頭,白酒工業旅游也一樣,比如江西李渡酒廠,以元代窖池為宣傳賣點,以“一杯李渡酒半部江西史”進行品牌深度挖掘,借此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參觀體驗。再比如四川大梁酒莊,以中國第一酒莊為宣傳賣點,打造休閑、娛樂、住宿、餐飲于一體的酒莊文化,同樣做的風生水起。
工業旅游有工業遺產旅游和現代觀光旅游兩種形式,所以筆者想強調的一點是,不要刻意編撰你沒有的東西,有什么說什么,明明無史可查你非要講歷史,明明窮山惡水你非要說生態,基點太過單薄容易失信于人,畢竟消費者不全是傻瓜。
所以,想做好工業游,第一件事請先想好支撐你做白酒工業旅游的立足點在哪?是否合理且可落地執行?
2. 客戶流量,穩定且常態化
人是根本,沒有穩定的客戶流量,再好的創意和服務都是空談。關于白酒工業旅游的客戶流量,觀點很明確,立足本土人群狠抓“線上”人群。
本土人群很好理解,即周邊省、市及鄉鎮人群,白酒工業旅游能夠為大流通市場的銷售提供很高的附加值,尤其對于區域性白酒企業來說,這是必須要抓住的一部分人群。
所謂“線上”人群,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海里游的、同行、各類公關團體,都屬于此類人群,這類人群作為免費的移動廣告同樣也是必須抓住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