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熱播的古裝大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除了為劇中周瑩和沈星移的愛情戲碼貢獻了大把大把的眼淚之外,里面的植入廣告也引發行業關注。
劇中,周瑩的父親周老四去沈家要人,佯裝被沈星移推到重傷,沈星移用西鳳酒成功將周老四帶離自家院子,而在兩人對話中關于西鳳酒的介紹,十分惹人饞——“這可是十五年的西鳳酒啊”,此外,吳家三嬸送情夫也是西鳳酒,周瑩邀請愛慕她的圖爾丹也是請他喝西鳳酒。
在電視劇中植入白酒廣告,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但是西鳳酒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參考,這是一次白酒企業講好當代故事的經典案例。
如何講好營銷故事,是無數白酒營銷人所關注的重點,其中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講好當代故事。西鳳酒植入熱劇的做法,不失為講好當代故事的一個方法。
要分析如何講白酒的當代故事,首先,我們要給“當代故事”來一個定義,什么是“當代故事”?
白酒的“當代故事”,就是用當代消費者喜聞樂見的形式,對酒文化語言系統和傳播系統的重新編碼。
為什么說白酒做營銷,一定要講當代故事?一定要用現代語言說白酒故事?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白酒市場競爭激烈
在白酒行業,業界公認白酒正處于一片紅海,供大于求,市場成熟,行業兼并時有發生,按照行業分析的一般規律,白酒行業在成熟期,意味著處于營銷主導型時期。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白酒企業想做好市場工作,離不開講好當代故事。
二、白酒歷史故事太多
現在的白酒廠家,歷史故事太多了,可以說,如果你研究每一家酒廠對外宣傳的白酒歷史,你相對于又復習了一遍中國歷史,從古代到民國到現代,酒廠幾乎成了歷史老師。
有的酒企,喜歡對著上下五千年年的歷史,來一個地毯式搜索,把歷史生生往自家白酒頭上套,也不管消費者是否接受,硬生生打造一個個老古董的形象。更厲害的是,國內酒廠的山寨能力太強,一家打歷史牌,其他的酒廠也紛紛打出自家祖先的旗號,放眼望去,白酒界到處是老古董,老祖宗,老黃歷。
三、當代故事是營銷藍海
當代故事,是現在最熱點最地氣的時代要素,當代故事,是白酒營銷真正的內容藍海,因為做當代故事的白酒企業,幾乎是鳳毛麟角,而且當代故事更容易獲得良好的營銷效果。
例如,江小白,直接用一瓶酒人物化,讓“白酒成精”,用一個80后小“屌絲”的愛恨情仇,引發無數年輕人的共鳴,還有洋河“男人的情懷”,用男人的內心世界打動主流消費群體,成為“新國酒”,茅臺給《戰狼2》劇組寫感謝信,陜西地區的西鳳酒在描寫大義秦商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毫無違和感的植入等等,都是當下生動鮮活的案例。
因此,設計獨特的當代故事營銷,極有可能為白酒營銷打造新的社交話題,引發行業及消費者關注。
四、當代故事更喜聞樂見
用當下的話兒,說當下的故事,把白酒營銷的內容源泉回歸到生活中去,這才是白酒創新的源頭活水,當代故事,是白酒營銷在互聯網時代和移動自媒體時代,用鮮活的故事語言,說消費者喜歡的事情,說消費者認同和需要的故事,沒有人喜歡被人說大道理,現在是聽故事的時代,從消費者的視角講中國酒文化的故事,如果不思考消費者對白酒文化的接受程度,中國的白酒就沒有未來。
五、當代故事更貼近消費者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品牌人格化的時代。消費者不喜歡直接消費商品,更喜歡跟一個人格在溝通、在交流、在共鳴,白酒當代故事,更多在現實生活中取材,讓酒回歸為生活酒、生命酒,而不是生意酒、陪命酒。
白酒的當代故事,是基于消費者互動參與基礎上的生活體驗敘事,通過對喝酒場所的文化精神倡導,讓消費者對飲酒這種健康生活方式產生無限向往。
通過講好白酒當代故事,讓白酒走下歷史的舊紙堆,和消費者打成一片,充分發揮白酒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交、休閑和情緒功能,讓消費者感覺喝酒是一種自我放松,而不是動不動就牽扯出祖先十八代,讓人喝酒的時候放不開,感覺是在參加祭祀一樣。
六、白酒國際化需要當代故事
“一帶一路”是白酒國際化的東風,各大酒廠紛紛致力于白酒走出去,但是,白酒走出去不是僅僅在一個國際大會上露露臉,然后請媒體發通稿就能真正走出去,白酒走出去,必須要走進老外的內心,更重要的是,要讓老外接受中國白酒的故事。對于喝酒來說,西方人看重的是感覺、情緒、氛圍和隨意,如果我們給他們上五年千的歷史課,他們可能會黑人問號臉:“Excese me?”
白酒要走向國際化,首要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讓中國酒文化具有世界普世價值的意義。而當代故事,無疑是普世價值的最佳載體,這是全球通用的故事語言。
眾所周知,白酒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甚至有人說,一部白酒歷史,就是一部中華文化史,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發展中,白酒是一個重要的物質媒介和精神道具。
但是,如果不用現代語言講好當代故事,白酒的營銷故事,其傳播的影響力往往受到現實的阻擋,畢竟喝酒的人,不是老古董老學究,而是有血有肉的現代人。因此,白酒做營銷,一定要講當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