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升級和掛念的變化,白酒行業的供給側改革顯得勢在必行,但是小編發現:許多酒企也依然是以自己的視角來定義產品,并沒有從內心深處給消費者需求以真正地尊重。其實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未來中國白酒行業大致可以分為五大最具價值的認知位置,這5個認知位置,我是從消費場景來分的:
認知位置一:
辦事送禮,撐大場面(價位在500元以上)
對大部分普通消費者來講,這一生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個場景,那就是因為辦事(送領導、送客戶、送老丈人等),或者是特別重要的場面(年會、婚宴等),所以需要一些高價值的產品,來表示對受禮者的尊重,或者是匹配對應場面的檔次。在這個環境下,為了促成某個目的的達成,價格往往是不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品牌價值的共識才是關鍵。
這個位置是白酒行業的“鐵王座”,是一個令所有企業都覬覦的位置,因為它利潤最為豐厚,也是最有議價空間的位置。那目前看來,這個鐵王座誰坐上了?毫無疑問,身為“國酒”的茅臺已經黃袍加身。這五年時間,茅臺的銷售額從2012年的264億元到2016年的388億元,再到今年上半年的241.9億元,同期增幅高達33.11%,已經遠遠把五糧液甩在了后面,在白酒板塊一騎絕塵。
當然,在“辦事送禮,撐大場面”這個消費場景下,至高點已經被茅臺占據了,但從整個價格帶寬來看,依然還會由其他的機會,尤其是茅臺價格越高,價格帶越寬,越有機會,所以這個位置對于其他第一梯隊的白酒企業來說,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必須要去爭的。所以你會看到,汾酒用青花汾,洋河用夢之藍,瀘州老窖用國窖1573,郎酒用青花郎,不停地在爭這個位置,而且今年投入的品牌資源也是非常大的。
未來這幾年,這幾大品牌的頂端位置之爭將會非常精彩,洋河用匹配中國國家核心價值觀的“中國夢”來確立品牌的優勢,國窖一直是用濃香的開創者區隔競品,而青花郎另辟蹊徑,采取了“中國兩大醬香”的定位來向老大靠攏,而汾酒依然采用“中國酒魂”來改變國人的認知。從小編的角度來看,這幾大品牌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剩下來的就是,市場份額大小的問題。
這個位于金字塔頂端的認知位置,對于其他沒有名酒基因的品牌來說,上升的通道已經徹底關閉,所以我這幾年也從不建議區域型品牌主推500元以上的價位,只能在其他認知位置上尋找機會。
認知位置二:
隨性小酌,喝點靠譜的小酒、光瓶或散酒(50元以下)
之前文章也分析過,“隨性小酌”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消費場景,這是一個正在迅速成長擴張的市場。尤其目前在南方市場(集中在四川、重慶、湖南、云南、湖北等區域),大部分喝白酒的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一種場景:就是三五朋友,吃點燒烤,隨意喝點,不求喝醉,只求助興,這個時候小酒成為了最佳的選擇,沒有負擔,亦符合消費者內心健康飲酒的需求。
從消費端來看,目前這個認知位置被誰占領?準確來說,目前并沒有統一的認知(勁酒屬于保健酒,并沒有算進來),大部分品牌僅限于區域稱王。所以今年看到小郎酒推出新的定位訴求“全國熱銷小瓶白酒”,實際上目的就是在于搶占小酒這個認知位置的制高點,對于其他小酒品牌來說,這是既是一次擴大小酒市場份額的機會,也是一次面對強大競爭對手的挑戰。
總的來說,小酒這個認知位置,我認為目前市場依然處于混戰之中,還有大部分藍海市場屬于培育之中,尤其是北方市場。所以對于其他酒企來說,這個位置提供了當下白酒市場為數不多的機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