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產品介紹給顧客,到顧客最后買單,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過程?有人說是溝通,有人說是介紹,其實都不是。
在經營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讓顧客掏腰包,更要讓他愉快地掏腰包。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通過提升老板你的導購服務意識,讓顧客擁有愉快的購物體驗。
案例導入
一天下午將近下班的時候,A門店迎來一位顧客,身著工地施工工裝,衣服上有不少塵土,臉上也灰蒙蒙的。他環顧了一下四周,駐足在高端紅酒區前。
顧客問:“店里有人給介紹產品么?”,結果這家門店的導購員小李只是打量了一眼這位顧客,隨即就把視線收回來,并隨意說:“產品價格和介紹都在標簽上呢,你先看看再說吧!”等小李再抬頭時,顧客已經不見了。
這位顧客直接去了隔壁B門店,并受到熱情的接待。導購小張:“您好,您想買哪種紅酒呢?這款紅酒最近非常暢銷,口感層次感豐富,單寧柔滑,而且包裝精美,風格大氣,適合送禮……”顧客:“謝謝,我改天來買!”
第二天,這位顧客西裝革履地出現在B門店,并直接買下幾箱高端紅酒,這場景讓A門店的小李看得瞪目結舌。
原來這位顧客是工程公司的老總,昨天去工地視察回來路過這里臨時想進來看看。結果可想而知,B門店小張用自己周到的服務贏得了顧客的認可,拿下了訂單。
案例分析
導購員小李和小張對顧客的服務過程,讓顧客得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購物體驗。究其根本,是導購員不同的服務意識造成的服務體驗差異。
據調研發現,對購物體驗不滿的顧客,通常會把自己不愉快的購物經歷轉告給身邊8-10位朋友。同樣,擁有一個愉快的購物體驗,也能讓顧客影響周圍8-10位朋友。
對于顧客來說,除了想買到合適的商品,他們更重視購物過程是否愉快,是否得到了超值的服務。相比較而言,物質層面的需求相對容易滿足,而精神層面的需求對顧客來說更有價值。而導購服務意識的提升,才是顧客獲得精神層面滿足最主要的手段。
實戰運用
服務意識僅僅有一個概念還不夠,導購還需要從細節做起。接下來,我們從顧客期望你是怎樣一個導購的角度,分析一下哪些細節值得我們重視和反復練習。
顧客喜歡專家型導購
如果顧客問到產品的特點,你答不上來,顧客十有八九會想“這個導購太不專業了,他無法為我提供專業的服務!”
因此,你必須對門店,對各類產品,對競品的各項信息都了然于胸,如數家珍。還要對顧客有可能提出的各種問題做好應答演練。如此這般,你才能建立起專業的導購形象。
顧客喜歡溝通型導購
顧客希望他的購物過程是輕松、愉快的,尤其是跟你的溝通過程。因此你必須是一名人際溝通高手!
從儀容儀表上講,你要得體大方,微笑、嘴甜、腰軟;
從知識儲備上講,你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各種話題都能聊得來,各種知識都能懂一點;
從溝通話術上講,你還要會投其所好,引導顧客多分享,還要會給予恰當的贊美,讓顧客樂于跟你溝通。
只要顧客愿意跟你多說話,你們之間的信賴關系就能不斷建立。
顧客喜歡誠信型導購
打消顧客購物過程中的各種疑慮,我們才能一步步推進銷售過程。顧客希望你是一個能給他安全感、信任感的導購。作為導購一定要謹記“承諾是金”。你答應給顧客的,一定要做到,否則不要輕易承諾。一旦被顧客貼上“說話不靠譜”的標簽,你再說什么都不管用了。
案例升華
總結一下,顧客來到門店,買走的不僅僅是產品,還有品質、價值和感覺。而能帶給顧客這些的,來自于導購朋友們熱情、周到、主動服務的欲望和意識。
或許老板你覺得,自己只要價格低就好,不過打價格戰可不是一件好事,用感情打動顧客才能讓超市經營更為長久。
打動顧客,讓顧客產生信任和依賴,在高興中買單,更能重復買單,影響他的朋友圈,簡直是最好的良性循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