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新品入市,是“營銷長征”的第一步。而在白酒的各級市場,各個市場檔次空間,“品牌”林立,“產品”如云。而絕大多數“新品”入市,奉行的是“精神勝利法”,盲目相信所謂的“品牌細分”①“品牌概念”②“商標聯想”③或“渠道突擊”④“終端促銷”⑤但進入市場,便陷入層層包圍,新品的成活率⑥低,營銷成功率也低。
新品入市,我們首先必須清晰地界定“新品”的類型和內涵。
1、“新瓶舊酒”型新品
品牌名、商標、包裝更新,而產品品質的核心部分沒有改變。這是絕大多數白酒“新產品”“新品牌”的通用策略,同時也是最失敗的“新品開發”策略;
2、“品牌繁殖”型新品
副品牌、子品牌的產品品牌、延伸品牌等形式的產品品牌開發,其目的是擴大市場占有,完善產品系列最大寬度、深度占有渠道、終端空間;
3、“概念包裝”型新品
以各種新概念、混合概念或“細分”“文化內涵”等層面的訴求,賦予新產品以不同于常規的“價值內涵”;
4、“競爭逼迫”型新品
因市場、渠道、終端的競爭壓力、成本壓力而推出的“應對型”或“收割型”的產品,往往缺乏明確的戰略導向,缺乏產品主張和品牌價值內涵;
5、“品類突破”型新品
從傳統白酒,同質化的品質、工藝、香型中創造新品種、新品類,形成新的市場空間和創建新的競爭格局。
在白酒市場,新品入市的主要策略及常規套路,依企業實力、資源、市場基礎的不同,通常有以下幾種“招數”,在營銷策劃和“品牌塑造”中被經常使用:
1、糖酒會招商入市
利用糖酒會,以展覽、洽談、廣告和產品利益的“比拼”,獲得區域經銷商的認同,實現新品入市;
2、舊有渠道、終端的反復開發入市
從原有的區域市場、經銷商、渠道、終端,進行產品更新,結合市場競爭和消費需求的新狀態,實現新品“覆蓋”或反復開發入市;
3、漫天撒網式的游擊入市
運用各種招商、市場拓展、業務合作手段,再會同市場開展游擊入市活動,合作一個,開發一個市場、產品成長的整體局面,很難在艱難的市場拓展中形成。
4、“樣板市場”終端強攻入市
利用區域樣板市場的精耕細作,取得區域市場“點”的優勢。但由于白酒產業、市場的品牌進入門檻低,“樣板效應”很難形成輻射效應。(樣板輻射更適用于獨特功能、技術的新產品)
5、花哨的區域“策劃”“炒作”入市
運用各種常規、非常規,噱頭式、短期掠奪式的炒作、策劃方案,實現新品入市。大部分品牌屬于“叫好不叫座”,或者“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如赤水河、力帆酒等新品入市策劃。
以上這些新品入市的策略,無論炒作、傳播得多么沸揚,白酒市場給新品成長的機會、空間依然很小。原因何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白酒新品“價值”的缺失,新品的品牌戰略、營銷戰略模糊,無法從“品牌價值”“品牌定位的差異化”以及“品類創建”的戰略方向入手,跳出同質化、低水平競爭的陷阱。
把白酒產品入市比喻成一場“戰役”毫不為過。面對“戰役”,必須部署戰略戰術,從目標“對手”,目標市場,“兵力”投入,“后勤保障”,進攻、防御、退半的“工事”、“壁壘”以及各種狀態下的戰術設計,然后在“執行”中貫徹戰略、戰術原則。根據“戰爭法則”,新品入市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①集中優勢傳播、推廣資源,集中于一點,進行地毯式的新品傳播攻勢;①
②擁有資源優勢的品牌,必須以絕對優勢力量攻擊老品牌(產品)或替代性品牌、產品;②
③若無法擁有絕對優勢,必須在局部或實施戰略的地點創造出相對優勢,靈活機動地形成新品的相對“強勢”;③
④實施差異化價值訴求,產品、品牌主張,脫離同質化市場,同質化營銷模式;④
⑤實施“品類”創新、創建戰略,以“新類別”細分消費市場,并帶動“新品類”的同類產品、品牌共同做大“市場蛋糕”。⑤(①-⑤的代表案例見注解)
從不同的“新品”類型進行“入市”的研究,規劃具有適應性、戰略性、實戰性的入市策略,可以以下列戰略方向進行入市策劃:
一、“撕開”戰略
1、定位、細分品牌價值,以“精準、銳利”的新價值撕開同質化市場。如水井坊的“高尚生活元素”定位;
2、新品類撕開同質化產品市場,如“勁酒”的“保健酒”品類,“金士力”的“健康酒”品類;
3、廣告、促銷、價格、產品特色撕開同質化市場,如“杞濃”酒的廣告攻勢突破果酒市場;
4、營銷模式撕開同質化市場,如“口子窖”的終端營銷模式,“五糧春”的煙草網絡營銷等。
二、“攻擊”戰略
1、攻擊老產品、老品牌的市場,對自己的產品、品牌進行否定、創新、創造新的市場價值和業績;
2、攻擊目標市場,對選定的區域市場,集中品牌、營銷資源進行新品上市攻擊;
3、攻擊目標品牌,在目標市場選擇合適的競爭對手,有針對性地發動攻擊;
4、攻擊消費者的品牌認知,以顧客的心理,運用“定位”來創建品牌新認知,如水井坊-高檔酒。
三、“迂回”戰略
1、市場布局迂回:從農村到城市,或從城市輻射到農村的營銷布局;
2、渠道網絡迂回:從一級到二級或從分銷成員到總經銷的渠道布局;
3、終端網點迂回:從不同的終端分類中布局終端占有率和終端生動化水平;
4、包夾競爭對手品牌、產品的迂回:以多系列產品或針對性品牌價值主張來布局新品入市。
四、“包抄”戰略
1、目標市場包抄:在目標市場周邊推廣新品,形成“包抄”,如“小角樓”成都市場推廣;
2、目標渠道包抄:從核心渠道的分銷、枝葉網進行營網布局;
3、終端包抄:從部分終端向目標終端包抄;
4、廣告、促銷包抄:跟隨性廣告、促銷,突出產品獨特利益點來進行包抄。
五、“游擊”戰略
1、競品消費認知游擊:在對手的品牌認知上,以應對、競爭性的主張進行游擊進攻;
2、區域市場游擊:對所有市場機會點進行突破,形成“游擊聲勢”;
3、渠道、終端游擊:對渠道、終端進行分散式設點,以低成本獲得出樣機會;
4、廣告、促銷游擊:在機會、品牌、戰略市場,實施不同的廣告、促銷投入,執行策略。
六、“偷襲”戰略
1、競品品牌價值、產品利益薄弱點偷襲――抓住對手訴求上的“缺陷”“漏洞”或品牌、產品固有的弱點,進行“訴求”“定位”偷襲,讓對手無法反擊。
2、渠道、終端偷襲――以創意渠道、終端來獲得對手的渠道、終端優勢;
3、促銷、廣告偷襲――以創意廣告、促銷來瓜分對手的消費群體;
4、偷襲競品最強大的核心市場――以對手來防備之機,搭最強者的順風車,“老二戰略”。
在實際應用中,新品可以依實際競爭狀況,靈活組合運用各種戰略戰術,機動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