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爆品?
不止產品要做得好,更要賣得好。
很多人知道如何做好產品,但不知道如何賣好產品。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01、用戶在變,渠道也在變
用戶在變:95后到底在想什么?
渠道在變:怎么找適合自己的銷售通路?
成交方式在變:怎樣在多樣化的賣貨方式中賣爆自己的產品?
新零售時代,用戶變化有以下三點趨勢:
1.認知興趣化、專業化。
2.代際差異愈演愈烈。
3.互聯網原住民占領消費高地。
在我們研究商業的底層邏輯時,首先要考慮的一定是用戶,因為一切贏利模式的創新,都離不開對消費者購買需求及路徑更深層次的洞察。
作為一個商業主體,年齡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態老。
在不斷變化的時代,對渠道的選擇上,我們更要深思熟慮,既要想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又要緊跟時代創新者的步伐。
提到渠道的創新者,就不得不聊社交電商,單從流量獲取的角度來說,社交電商就更先進,我們可以把它類比為“共享促銷員”,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消費者信任背書的問題。
在購買前,用戶觸達率比較低,但在簡單競爭環境下,KOL會讓認知、考慮和傾向三個環節的過渡變得平滑、高效,進而來提高成單率。KOL雖然參與了分潤,但其起到的銷售職能也是實實在在的。
新時代的渠道演變出現了以下三種趨勢:
1.距離近的打敗距離遠的。
2.從需求引導到心智攔截。
3.不限于做成交,也做閉環。
相對應的,我們的關注點也要做好以下三點:
1.物聯設備購物入口、賣年費等形式。
2.絕大部分二類電商都是心智攔截型。
3.如何在自成閉環的渠道里做好銷售。
02、“人”必將成為社交商業的核心
社交電商是電商的下半場,社交電商降低了電商平臺的門檻。
新零售時代,人、貨、場的關系發生了變化,傳統電商是“人”通過電商平臺這個“場”去找“貨”,而社交電商是“貨”通過微信等社交平臺這個“場”去找“人”。
社交電商中“人”成為商品流轉的載體,平臺是展示的載體。
社交軟件成為了最核心的“場”,“人”代替傳統媒體,通過“貨”為平臺帶來流量。
社交電商的一個基礎就是社交軟件的發展,微信是一個巨大的載體,只要微信不收產品流量費,那么現在就是紅利期。
除了微信之外,微博、QQ、抖音、快手、小紅書等都可以成為載體。
社交電商是動態的裂變場,通過利益傳到迅速裂變,KOL是社交電商的重要節點。
那如何自建社交電商呢?
只要選產品就能夠自建社群電商。
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商品。
準備好吸引社群的內容。
尋找目標客戶。
建立微信群定期發送信息。
社交電商平臺有以下六大要素:
1.品牌策劃(網站定位)
2.供應鏈(商品)
3.APP和小程序
4.社群規則,返利制度
5.商品運營
6.社群運營
用戶運營是社交電商中重要的一環,社交電商用戶運營可以按照以下四步驟進行:
流量:通過在微信中做品牌和商品露出,獲取流量。
轉化:通過品牌和商品素材,吸引潛在顧客下單。
復購:通過品牌塑造,平臺調性,好的產品和服務形成口碑,再通過社群帶動形成顧客復購。
裂變:通過分享返傭的模式,不斷的教育會員,引導社群發展粉絲轉化為付費會員。
社群運營容易犯的錯誤有:
1.只加人不聊天。
2.不經營粉絲。
3.只發圈不互動。
4.缺少定位。
5.慣性思維、缺乏學習。
占便宜是人的基本欲望,所以社交電商中要充分利用人性,下半場中最核心的就是把好產品推薦給朋友,這就是機會。
社交電商是去中心化的,圈層是前提,所以要做好自己的定位,不用跟別人一樣,想好自己到底是給什么人服務,認準了定位和價值觀,和消費者形成認同,比什么都重要。
03、淘系賣貨就是要簡單粗暴直接
淘內玩法要簡單粗暴,不一定追求有趣,因為當消費者關注點在有趣的時候,會影響購物決策,注意力發生了轉移。
淘內是直接轉化,所以簡單粗暴直接是一種路徑,和淘外通過“兩微一抖”把流量轉進來的玩法有所區別。
90后崛起,興趣愛好是非常重要的購物參考標準。消費者更愿意購買自己喜歡的名人/KOL推薦的產品。
內容營銷是現在必然的選擇,傳播特點上有網狀、強互動、算法精準,品牌路徑上其實是忠誠度—美譽度—知名度(跟小米的打法一樣)。
之所以是這樣的路徑,是因為內容營銷時代是KOL粉絲時代,所以首先要維護粉絲的忠誠度,然后把美譽度、知名度慢慢拉起來。
淘內營銷主要有這三種內容營銷形式,包含圖文、短視頻和直播,在不同階段運用不同內容營銷形式。
一般是圖文做覆蓋,同等規模的粉絲,一個微信公眾號發一篇文章至少需要1萬元,淘內圖文只需要幾百元,圖文能以比較低的成本迅速覆蓋。
短視頻一般用來展示產品的使用場景,用來給消費者種草;直播結合促銷政策,收割流量。比如我們要賣防曬霜,我們會先發布大量圖文,告訴大家女生一定要擦防曬霜,不擦會老,防曬霜分化學防曬和物理防曬,有什么不同。
然后我們會做一些短視頻來橫向評比,告訴大家相比于其他品牌,我們的防曬霜為什么好,會有哪些不一樣的效果。
最后做直播,說現在買一送一,不買就沒了,做收割。
建議三種形式的資金投入比例是 3:2:5,其中5給直播,3給圖文,2給短視頻。
淘內營銷三部曲:蓄力種草(消費者觸達)——品質養草(消費者影響)——促進割草(消費者轉化)。
清晰的消費者畫像是營銷的前提,消費者畫像是導向,而不是結果,不要認為所有買了我產品的人都屬于我的消費者畫像。
用戶畫像分為信息數據和行為數據兩部分,信息數據是基本的靜態數據,與消費者本身的特點有關系,行為數據是消費者的動態數據,與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日常生活有關系。
品牌調性——達人——消費者要一致,匹配精準才會有好的效果。
04、新品牌如何做好線上零售
產品很好,上了各大電商平臺怎么還是賣不動?
新品牌進入線上零售,面臨的新變化有哪些?
很多新品牌在運營初期會遇到以下三大問題:
1.品牌知名度低,品牌曝光不足,消費者認知低。
2.產品單價較高,購買決策時間長,消費者嘗試門檻高。
3.天貓平臺流量集中,新品牌流量成本高,增長銷售緩慢。
比如很多在小米有品賣得很好的新品牌產品,在天貓上卻銷量不佳。這是因為自營電商與C端電商的運營成功因素不一樣。
區別有以下幾方面:
1.店鋪陳列管理
小米有品:貨架式,首頁及詳情頁日常維護。
天貓:品牌門店式,選貨/陳列/視覺價格/頁面迭代。
2.流量及平臺活動管理
小米有品:人制體系,私下談判型資源獲取。
天貓:法制體系,公開競爭型資源獲取。
3.銷售客服
小米有品:服務型,咨詢率低。
天貓:銷售型,咨詢量大/問題多,咨詢時間持久,客戶刁鉆。
4.供應鏈管理
小米有品:訂單式,分倉發貨。
天貓:全鏈路,出入倉管理。
5.訂單管理
小米有品:平臺,對賬式管理。
天貓:全路徑,大量財務信息管理。
要做好自己的品牌店鋪,可以從這兩方面入手:
1.自有倉庫進倉管理。
2.改善客服服務質量,搭建專業化的客服流程,有效管理進店顧客,提升售后服務。
05、用品類思考,用品牌表達
在消費者眼里,品牌是產品的表達,是一個符號,是減少選擇困難的標簽。
差異是品牌生存的唯一方式,沒有之一。
品牌是長期投放的結果,每個環節都進行長期持續的投放,目的就是經常和消費者保持聯系。
其實還可以做的更多,比如,從開發階段就讓消費者參與進來。
塑造品牌有這么幾種方式:
傳統行業:砸知名度—做美譽度—維護忠誠度
互聯網行業:做美譽度—知名度—忠誠度
小米口碑路徑:專注忠誠度—美譽度—知名度
“粉絲經濟”就是私域流量,小米的粉絲經濟大到近乎公域。
那如何用“粉絲經濟”做好品牌營銷呢?
歸根到底是讓用戶有參與感,被尊重感。小米的方式是和用戶做朋友。
1.主動和用戶進行溝通,用戶會感受到真誠
“很少有企業直接建立和用戶的交流渠道,也很少有用戶會有被企業這么重視的感覺,所以當小米出現的時候,用戶被感動了。”
2.用戶參與到產品開發,包容度也會更高
“早期的小米和用戶交流的核心內容是產品,從設計開發就和用戶交流,這樣用戶會更寬容,允許產品有瑕疵,因為用戶知道小米一定會改進,有一種共同創業的感覺。”
3.整個團隊都要和用戶直接溝通
“小米是和用戶做朋友,讓大家參與到產品開發中,不僅僅是做個內測寫寫軟文,而是就要聽用戶吐槽,而且是讓團隊所有的人都和用戶直接溝通,不只是轉述,但是技巧還是可以有的,不能太生硬。”
4.好文案都是聊出來的
因為你與其花更多的精力和金錢,投入到市場宣傳上,你還不如投出你的真心,用戶去對你產品的一些反饋上。甚至在推廣上,用戶的真實體驗是最好的文案。
5.在米粉中培養KOL,不是商業KOL,而是粉絲中的KOL
比如建立會員體系,給會員榮譽,給核心會員更大的信任;給米粉榮譽,比如小米之家VIP;給最核心最忠實的米粉最大的信任,比如MIUI體驗版等。
06、借力信息流廣告玩轉營銷
隨著移動互聯網快速地發展,一種新型營銷方式吸引了不少企業主廣泛關注,它就是“信息流廣告”。
信息流廣告的特點是:內容原生、精準定向、數據跟蹤、一劃而過。
信息流廣告的主流平臺一般是騰訊、微博、百度、今日頭條、抖音、知乎等。
廣告形式一般是單圖文、多圖文、視頻。
做好信息流廣告,一般可以有這幾種功能:粉絲增長、深挖粉絲價值、線索收集、商品售賣等等。
那么,信息流廣告應該怎么做呢?
1.選對的產品
什么火賣什么?
什么季節賣什么?
單品價格低于200?
2.找對的人
大平臺看人群定向,小平臺看用戶結構。
大平臺——流量大、人群廣泛
小平臺——流量垂直、人群精準
3.說對的話
快速吸睛。
切中痛點提煉賣點促進購買。
4.上線測試+跟蹤反饋
做好爆品,一手做好產品,一手做好營銷,兩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