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多個市場線路的協同拜訪,以及與一線人員的反復溝通,并詳細查看線路拜訪手冊后,指出如下幾個問題:
一 終端管理上沒有細化,鋪貨率作為開發市場的重要考核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
二 終端客情未列入考核,使業代拜訪處于“能人”狀態(基礎素質好的,業績就好,反之,則弱)。主要表現在:
1 終端客情形成處于自由發揮狀態,沒有準確的管理標準。
2 客情形成之后,沒有詳細的推進標準,造成鋪貨率達成之后,不能形成單店最大產出。雖然跟進了一些基本的生動化陳列,但是一些終端店有鋪貨而不走貨。
3 企業線路管理模塊里面雖然有客情描述,但是基本是作為技能培訓部分,未列入基本考核。
線路拜訪作為深度分銷的基本模塊,線路人員承載著客戶管理,定(引)單傳遞,理貨,陳列,POP,庫存管理,促銷執行等基本功能。他們是企業與市場最接近的的一個環節,每天與終端打交道,如果沒有“客情”做保障,線路拜訪的功效就會逐步失去功效。
但是,客情作為一種人際關系,是“軟指標”,不能進行正常衡量與考核。企業方就此提出“疑問”。
針對這個疑問,就企業線路拜訪管理模塊從“客情推進”的角度切入,依托原有的線路拜訪管理基礎,做如下模塊改進:
一 終端分級管理:
企業雖然有自己的分類標準,但是沒有真正領會分類的目的,執行上是按照公司統一標準,只是在線路手冊上做了標注,僅此而已。
1 終端分類。
以酒店為例,一般按照A、B、C分類標準為根據,進行終端的檔次劃分,在縣級市場中,A店是區域中具有重大影響的終端,除去A店,有五個包間或五個包間以上的終端為B店,其余的為C店,總體上區域AB店占區域所有終端的40%以上。
只有對終端進行準確的分類管理后,才能根據終端類別采取適當的促銷方式,量體裁衣,看米下鍋,設計出合理的終端“促銷菜單”,促銷菜單包括:
A 小坎級引單鋪貨政策
B 二次引單鋪貨政策
C 混場協議銷量促銷政策
D 專場促銷政策
E 樣板店促銷政策
同時,為防止促銷上無節制投入,結合終端分類,階段性的將“促銷菜單”按比例細分到每個店,如:在某段時間內,局部市場中B店的“專場”比例目標為20%,達不到比例的要處罰,超過比例要向大區經理申請。通過對促銷菜單的細化,逼迫當區主管自動對轄區市場做細致規劃。解決促銷年復一年的投入,只開花不結果的問題。
針對促銷設計上的全通路“水滿金山”“戰線過長”的弊病,在市場合理規劃的基礎上,做如下改進:
A 單店突破,個性化推進,放棄平行推進打法,聚焦市場資源。
B 集中促銷,重點突破市場制高點,制定重點終端基礎資料及開發計劃,并明確到具體完成時間,列入考核,督促完成,爭取在局部市場形成自上而下的打壓態勢。
2 終端分級。
將終端分成5個級別進行管理。
目標店:計劃開發的空白店。
鋪貨店:初次進貨的終端店。
活躍店:產品正常流轉的混場終端店。
協議店 :根據“促銷菜單”簽定的定量混場或專場店。
樣板店: 區域內在一定比例內形成的有局部帶動影響的專場店。
根據上述標準,在線路手冊上做詳細分類標注,并進行階段性目標推進考核管理。明確推進目標和時間,讓業代在被考核中自覺的對所轄區域進行“渠道規劃”。
二 關鍵人物識別與客情推進:
關鍵人員:在C類店,一般是以夫妻店居多,習慣上是老板負責廚房,老板娘負責吧臺。 在AB店,分工會細一些,尤其是A店?赡軙毣桨膳_,庫管,采購,財務等。
而這部分人員,有的對于產品的進入有選擇權和決定權,有的對于產品進入后的流轉速度有決定權和影響權。
根據終端分級管理標準,對應線路手冊,做出業代終端客情推進標準,并做單店分級標注和早會標準客情推進描述,同時跟進指導與考核,根據“關鍵人員”在不同類別終端和“五級管理”中的階段性作用,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如:在“鋪貨”C店中,不僅考核老板(娘)是否知曉業代的姓名,配送商經銷權,拜訪周期等,以及對于產品促銷告之的理解,引導業代與終端的客情溝通。讓業代明白在單店開發管理中如何階段性的與終端形成“標準”客情。
三 、制訂有效拜訪標準。
在詳細細化終端分級管理客情推進管理的同時,追加有效拜訪標準與階段性目標考核,強調拜訪的“有效性”,推行每日(周)拜訪計劃管理,每日早會陳述本日有效拜訪計劃,以及昨日有效拜訪落實情況,每周制訂有效拜訪計劃,周末總結。對于拜訪中的“空轉”現象做有效的剔除,盡量發揮線路拜訪的“有效”成分。規定每日“有效拜訪”最低家數不低于20家(具體市場可適當調整)。
針對業代每天近60家的超額拜訪量,嘗試“跳店申報”制度,即:不再實行每店必訪制度,階段性制定有效拜訪達成目標,業代在完成目標時,可以有比例的進行計劃內“跳店”,但是需要早會預先書面提報。
四、 為實現業代終端客情的穩固性,從“客訴”和“配送”兩個角度出發,解決業代線路拜訪的后顧之憂。細化“客訴”處理程序,并利用“返利”考核經銷商的配送服務標準,并制定經銷商配送服務標準,根據經銷商的車輛人員,確定配送區域及終端數量,做到看菜下鍋。避免終端因為“客訴”得不到及時處理,以及因為經銷商配送不及時造成的“矛盾”。
五 、改變經銷商對于定單的長期“依賴”,明確“引單”概念。酒水行業不同于飲料行業,不是所有的銷量都要來自定單,在成熟市場中,線路拜訪的作用主要為:
A 向目標渠道進行新品推進 。
B 終端理貨 陳列 生動化 促銷執行。
C 阻擊竟品 市場價格 促銷管理 數據監控等。
在成長市場中,線路拜訪的主要功能在承擔上述功能的同時,重點在于:
A 引單,利用通路力量,引導經銷商進行產品覆蓋。
B 二八布局。不是所有終端都必須拜訪,否則企業的人力成本無法分攤。
C 適可而止。線路拜訪的目的是奪取市場制高點,奪取“規則制定權”,目標是成為當區領導品牌。全區域或全通路拜訪的風險很大!
D企業要防止“主勞臣逸”。如果企業過分的強調定單,過分弱化渠道,將會造成企業的“包袱”越來越重。
通過一系列的模塊修改和微調,以客情管理為切入點,目的在于打造“明明白白”的執行力。
終端客情,作為業代線路拜訪的基礎,從表面現象來看,“客情”管理是“做的到”,卻不能“說的到”,更不能“考核的到”。但是,沒有“客情”的拜訪是無效拜訪,企業在市場精耕中,人力成本投入較大,如果不能讓業代盡快與終端形成“有效的客情”,企業在這方面的投入將會大打折扣,反映到市場上,競爭力也不能得到強化。圍繞“客情管理”這條主線,通過一系列的模塊改進,讓“軟指標”有了具體體現`,并形成了具體的考核體系,如:在目標店中,業代經過3個周期以上拜訪后,如果“關鍵人員”仍然不知道本品的進店價格 促銷政策等,則列入相應的扣分項。
于是,一個清晰市場“沙盤”擺在了面前,主旨在于從“客情管理”作為突破口,讓業代拜訪不僅僅停留在技能提高的基礎上,而是,清晰的為他們劃定了一條“行軍路線”,讓他們明白了在拜訪中是“向左走或是向右走”。同時,明確了拜訪的目的是“引導”經銷商更細的參與市場,而非企業過多的接管經銷商的功能。“耕而不精”問題迎刃而解!
線路拜訪在企業營銷系統中就是一條流水線,個別“金牌”業代或“能人”業代,甚至個別大實力的經銷商都不能解決整個流水線的效率。企業要發揮這條“流水線”的效率,要從整體入手,保證系統優化的同時,盡量明確系統中各個環節的同步發展。對于業代管理不能靠“單兵作戰”,要讓業代明白自己的工作方向的同時,跟進培訓考核,用培訓作為行動大旗,用考核作為行動標尺。同時,這條流水線是需要不斷維修改進,并適時升級換代,只有這樣,線路拜訪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在市場管理中,只有深入一線,從市場的最末梢入手,才能得到有效的東西。宏觀管理,微觀入手,一點一滴,腳踏實地的做市場,才能形成企業自己真正的執行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