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酒旅融合1.0時代
——酒企花園式生態工業旅游:
企業秉持開放辦廠經營理念,將傳統釀造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對釀酒生產區和廠區進行規范化、生態化、花園式酒莊建設,深度挖掘自身品牌、工藝、歷史人文、窖池、貯藏等資源,形成酒業工業旅游示范區,面向社會各界大眾開放,彰顯企業的經營自信和品牌實力。酒企酒莊建設的工業旅游主要配套設施包括:酒企酒史展館(或稱品牌體驗中心)、產品展廳區(產品陳列區、售賣區)、品鑒接待區(茶室、會客區、酒道表演區、品鑒區)、傳統釀造車間區(含操作區、上甑區、攤晾區、酒窖區)、酒體研發實驗區、藏酒區、釀造工藝展示區、現場勾調體驗區、酒文化生態園林區、餐飲區、住宿區等。
如四川宜賓通過強化五糧液十里酒城全國旅游工業示范園區建設,打造中國酒都四千年老作坊長廊,建設旅游度假基地等方式,推動世界頂級白酒生產基地和最具特色酒文化主題形象城市的品牌建設,為白酒文化體驗和酒文化旅游樹立了新的標桿。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2、酒旅融合2.0時代
——酒企文化旅游
+生態工業旅游的主題式文化酒莊
酒企在酒莊建設過程中,除了秉持開放辦廠經營理念,具備工業旅游相關設施投入外,更加注重中國博大精深酒文化與企業自身品牌內涵的深度融合,對酒文化旅游資源進行系統融合,以文載道,以酒傳情,推出酒莊文化旅游精品項目。主要包括酒莊廠區內的酒文化旅游景觀建設,酒文化博物館建設。
主題式文化酒莊應該是可看、可住、可體驗、可品嘗、可歡樂的地方。消費者可看酒景、學釀酒、做酒仙,體驗酒的文化和消費場景,可參與釀酒,存點酒,放在酒莊,可與親朋好友到酒莊聚會、體驗。主題式文化酒莊是新的增長路徑,是新的商業模式,可帶動很多產業融入進來。
主題式文化酒莊的酒+文旅項目一般需要當地政府的資金和政策相關支持,往往能成為一個區域的城市名片和地標建筑,成為當地形象對外傳播展示的窗口,對當地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酒莊文旅景觀如成都邛崍產區的文君酒莊、大梁酒莊,河北省河間府酒業的詩酒文化園,國家AAA級景區河北雄安保府酒業的雄安保府酒文化園等。
以黑格咨詢打造的主題式文化酒莊經典之作——河間府詩酒文化園為例,在傳承老河間釀酒工坊、金波古法工藝的基礎上,從釀酒原料到釀造工藝,再到貯存、調配,均保持獨立性、傳統性、高品質的特點,使河間府酒更加符合現代消費者的消費觀念。走進河間府詩酒文化園,莊園整體分為前花園(引流賞景參觀)、中花園(導流增加粘性)、后花園(深度體驗互動)三個部分,通過觀酒景、學酒藝、做酒神、品玉液、釀玉露、藏玉波等體驗營銷手段,充分刺激和調動消費者感官、情感等因素。另外,通過與春節廟會相結合的形式,河間府釀酒廠還成為河間市春節著名旅游景點,創下7天迎接10萬人的佳話,讓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進一步提升。通過酒旅融合的新模式,成為一家好玩的酒廠,讓消費者品嘗到美酒之外,得到了吃喝玩樂游購全方位的沉浸式消費體驗,成為河間府企業品牌打造的有利武器。
酒莊的酒文化博物館建設對酒企的要求更高,可以充分發揮酒企品牌文化大IP的引領作用。國內著名的酒文化博物館璀璨奪目,國內著名的如茅臺鎮的國酒文化城、汾酒博物館、景芝酒文化博物館等,區域酒企如河北省雄安酒文化博物館等。酒文化博物館要突出酒文化特色,樹立品牌意識;參加顧客的參與性、體驗性;深挖酒文化內涵,全方位創新與發展。目前國內酒文化博物館的建設分六大類,分別是酒業綜合博物館、酒類專題博物館、酒業遺址博物館、產品榮譽博物館、老酒收藏博物館、民俗酒文化博物館。
我國酒文化博物館建設目前處于初級階段,總體水平不高,存在特色不明顯、重視不足、社會影響力低、區域間合作不夠;诖耍破蟛┪镳^建設思路,要做專優于做全,做精優于做大,有專題才能有特色,有特色才能有吸引力,有吸引力才有回頭率。
所以,對于想通過酒文化博物館建設打造品牌文化大IP的酒企來說,一要找準酒文化博物館定位,二要盡可能挖掘歷史人文資源,三要強化文獻、文物突出地位,四一定要做最好的展覽。在展出內容方面,要充分尊重史實,避免歷史斷代、文物鑒別、解說敘述等方面的錯誤和偏差。
3、酒旅融合3.0時代
——主題式文化酒莊
+休閑目的地的精品旅游
酒企所在地域或山水秀美,人杰地靈,或塞外風沙,蒼涼豪邁,極富自然、人文旅游景觀。酒企的工業旅游+文化旅游的主題式文化酒莊建設,已成為當地新的城市名片和對外酒旅景觀,加之消費者愿意深入了解中國酒文化、進行沉浸式體驗式旅游的需求強烈,在此背景下,當地政府文旅部門會與經信部門聯合發揮酒莊游+景點游的優勢,整合出區域全域酒旅融合發展模式,通過借助旅行社的客源整合能力,借助與之合作的新零售酒商的精準篩選客源能力,借助自駕游協會、自助游協會等組織的客源整合能力,多方消費資源整合,實現旅游客源對酒莊旅游的成功引流,助力酒莊由傳統營銷模式向跨界酒旅融合營銷模式轉型。
主題式文化酒莊+休閑目的地的精品旅游的酒旅融合模式,要求酒企圍繞旅游業進行多元化產業布局,如釀酒、文旅、餐飲、娛樂休閑、酒店等,形成對游客需求的全方位滿足,保證有足夠的經營盈利點,使酒企獲得可持續發展。
區域酒企內蒙古響沙灣酒業是一家以“打造五糧清香,酒旅融合,打造旅游文化酒”為戰略方向酒旅融合發展的企業典型。響沙灣是內蒙古5A級旅游景點,響沙酒業以白酒釀造這一核心為主導,圍繞旅游產業發展,涉足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等行業,旗下產業有響沙豪門盛宴、響沙假日商務酒店、響沙蒙古大營、響沙驛站主題賓館、響沙天水閣、響沙敕勒川蒙古大營,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可同時容納一千余人住宿,九千余人用餐的企業集團。響沙灣酒業重點培養核心客戶、培養核心煙酒店、培養核心消費者,通過參觀、體驗、互動、招待四個環節發揮出酒旅融合、體驗營銷的強大威力。通過參觀、體驗讓客戶及目標消費者了解到響沙灣品牌原糧基地、堅持自釀、獨特釀造工藝及五糧清香特點等,形成參觀者對品牌及品質的認同,體驗式參觀促進了自釀酒和封藏酒銷售。
4、酒旅融合4.0時代
——全景旅游+全情旅游
+自在旅游的產區酒旅融合
這是目前國內酒旅融合最高級形式,目前只有著名白酒產區在政府的大力支持與資源整合下,有能力系統規劃產區的酒旅融合發展模式,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產區酒旅融合最主要的特征是全景旅游+全情旅游+自在旅游。全景旅游包括全域旅游、全季旅游、全業旅游;全情旅游包括激情旅游、風情旅游、鄉情旅游;自在旅游包括游在酒旅、住在酒旅、食在酒旅、購在酒旅、樂在酒旅。白酒產區需要圍繞核心資源形成精品酒莊集群,圍繞精品酒莊集群做足產業配套,不斷延伸酒旅產業鏈和壯大酒旅產業集群,充分發揮酒旅的“紐帶”作用,促進一、二、三產業的持續與深度融合發展,努力提高酒+旅游業增加值在該產區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
產區酒旅融合戰略實施的前提條件:要求該白酒產區是某一歷史老名酒所在地,歷史人文底蘊深厚,產區酒企數量眾多,是公認的“酒窩子”,山水生態環境極佳,還是國內著名旅游城市,境內有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點。白酒產業是當地重要經濟支柱,政府對白酒產業的酒旅融合經濟發展模式愿意全力支持或愿意進行傾斜性政策資源支持。
酒旅融合自歐美葡萄酒之鄉傳來,隨著消費者泛式旅游向深度文化旅游轉變過程中,產區全景深度酒莊游深受喜愛追捧,“酒、文、旅融合” 成為時代趨勢。以酒業為核心進行的特色小鎮建設,工業拓展旅游,酒文化旅游與產業多樣性銜接,區域文化與當地特色文化相結合,成為推動了區域經濟多元化發展的重要引擎。因此產區酒旅融合發展戰略是典型的政府搭臺+酒旅為媒+企業唱戲,只有將產區酒旅融合發展戰略準確定位為“打造中國最佳白酒酒莊生態圈旅游目的地”,集合政府、行業協會、投資商、酒企、旅行社組織、酒商組織等各類要素,進行系統規劃融合,長期堅持,不斷探索完善,才能走出一條適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酒旅融合發展模式來。
以區域之名,借酒業之力,“酒旅融合”的發展途徑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在瀘州市納溪區大渡口鎮,酒業旅游產業的興起為當地帶來了超過100億元的建設投資,以“中國酒鎮·酒莊”為代表的各類酒業旅游項目也有力帶動了當地就業。此外,在山東蓬萊、浙江紹興、新疆吐魯番、河南洛陽、江西李渡等地,一批酒業小鎮也正在建設當中,成為“酒旅融合”未來可期的新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