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釀酒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近幾年隨著白酒行業深度調整期結束,酒業進入發展新階段。酒文化及白酒酒莊作為特殊旅游資源,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追捧,國內白酒行業的酒旅融合發展成為新的行業熱點,酒廠工業游、酒廠文化旅游+工業游,酒莊+景點精品游,產區全景+全情+自在酒旅等層出不窮,已成為新時代引領酒水行業發展新風口。本文作者將帶您一起走進產區酒旅融合發展模式一探究竟。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一、國內酒旅融合發展新趨勢
隨著國內消費者手中可支配貨幣增加,消費能力不斷增強,消費升級已成為大勢所趨,消費者品牌意識覺醒,注重品質、品牌,保健養生意識增強,理性飲酒健康飲酒,標志著消費者主權時代已全面來臨。
(一)消費者主權時代的三個顯著趨勢
1、走向大眾消費時代,酒旅休閑文化游成為新的社交媒介。現在社會已進入以大眾消費為主導特征的休閑社會,當代中國酒文化的產業基礎、生產方式、文化傳承及消費特征也正在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尤其80后、90后人群的消費觀念日益年輕化、時尚化、娛樂化等, “場景化消費”、“定制化消費”、“個性化消費”流行,給行業帶來的巨大沖擊。以年輕群體為代表的白酒消費趨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需要酒企順應變化,引導年輕人群對白酒產品的消費熱情。旅游業與酒文化的融合成為年輕人新的社交媒介,通過休閑酒業文旅的組織設計,將塑造出新的文化互動模式。
2、走向深度體驗時代,“酒旅融合”成為酒文化傳播核心陣地。當前,中國已經加快邁向了全新的體驗經濟時代。未來消費者的生活定位:希望喝好酒,少喝酒,常喝酒,酒喝好。希望養生,希望更好體驗酒的文化,更好體驗酒的生態釀造,希望從生態、體驗、文旅、康養等層面,在產區特色酒莊得到更好的消費體驗。因此深入了解釀酒產區的生態、自然、風土之美,美酒的風味、風格以及釀酒的釀造、原料、 歷史、文化、藝術、科技、健康等消費式體驗已成為新的消費需求。酒旅融合推進白酒行業從營銷時代向體驗時代轉變,并成為酒文化傳播核心陣地。
3、走向互動溝通時代, “酒旅融合”重新塑造酒行業社會形象。對于中國酒業來說,通過酒旅融合,在行業、企業與社會之間建立起開放化的公共關系溝通渠道,實現立體化、多層次、全方位的企業營銷。通過大力發展酒文化旅游,未來酒莊應該是可看、可住、可體驗、可品嘗、可歡樂的地方。消費者可看酒景、學釀酒、做酒仙,體驗酒的文化和消費場景,可參與釀酒,存點酒,放在酒莊,可與親朋好友到酒莊聚會、體驗。讓普通消費者進入到企業,看實力、看形象、看標準、看信心,在心目中不斷積累企業形象認知。通過酒文化旅游整合產區形象打造、地域文化景觀塑造等方式,為企業未來塑造一個更好公眾化、透明化和開放化的社會環境。
(二)中國白酒產區發展進入新時代
自2017年中酒協在上海國際酒交會舉辦世界名酒價值論壇,評出“世界十大烈酒產區”——宿遷、亳州、遵義、宜賓、瀘州、呂梁、蘇格蘭、干邑、波多黎各、瓜達拉哈拉。這份“世界烈酒十大產區”名單中白酒占6席,分別是以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汾酒、古井六大名酒為核心的產區,標志著中國白酒產區發展進入新時代,并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
1、名酒企業品牌影響力開始延伸加持到產區品牌影響力之上。單獨企業品牌和產品的影響力直接帶動了產區的發展。
2、產區競合成為行業發展新的亮點。當白酒產區發展進入正軌時,產區內部和產區之間的競合也開始提速。當前白酒競爭不再是單個名酒企業、品牌單打獨斗的時代,白酒產業趨于規;偷赜蚧l展,通過打造好的產區概念,將有利于產區內所有酒企的有利發展。再如四川宜賓、瀘州產區都是“濃香產區”,與成都邛崍產區可形成 “川內濃香產區金三角”,與貴州遵義醬香酒產區又可組成“中國白酒金三角”。
3、越來越多的區域加入白酒產區化發展的進程中。如湘酒、豫酒、魯酒都紛紛推出各自產區振興計劃,并穩步推進,未來這些白酒產區都將以集團化的姿態立足于白酒市場。
4、白酒產區正在通過創新表達方式,即通過特色產區表達、酒莊表達、標準體系表達來重塑產區品牌。在酒莊表達中,要通過四大體系進行酒莊表達:一是酒莊準入標準體系,二是品質表達,三是文化體驗,四是知識產權體系。白酒產區特點是具有文化力、品牌力、經濟分量以及產區效應。換言之,只有產區化發展才能將文化、品牌、規模等化。通過推進酒旅(包括與文旅、康養等產業)融合的新戰略發展路徑,即通過將白酒產業與文化、旅游產業、康養產業相結合,大幅度提高增加消費體驗,促進產區轉型。
5、產區酒旅融合是區域經濟發展重要動力。以區域之名,借酒業之力,“酒旅融合”的發展途徑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旅游業是綜合型產業,具有經濟拉動力強、產業關聯度高、就業容量大等優勢。產區以酒業為底色,發展全域旅游,是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整合旅游優勢資源,促進酒+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是拉動經濟增長、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對提升產區綜合實力、解決社會就業、助推脫貧攻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產區酒旅融合模式特征與實施條件
1、產區酒旅融合模式特征
產區酒旅融合最主要的特征是全景旅游+全情旅游+自在旅游。全景旅游包括全域旅游、全季旅游、全業旅游;全情旅游包括激情旅游、風情旅游、鄉情旅游;自在旅游包括游在酒旅、住在酒旅、食在酒旅、購在酒旅、樂在酒旅。白酒產區需要圍繞核心資源形成精品酒莊集群,圍繞精品酒莊集群做足產業配套,不斷延伸酒旅產業鏈和壯大酒旅產業集群,充分發揮酒旅的“紐帶”作用,促進一、二、三產業的持續與深度融合發展,努力提高酒+旅游業增加值在該產區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
2、產區酒旅融合實施條件
產區酒旅融合戰略實施的前提條件:要求該白酒產區是某一歷史老名酒所在地,歷史人文底蘊深厚,產區酒企數量眾多,是公認的“酒窩子”,山水生態環境極佳,還是國內著名旅游城市,境內有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點。白酒產業是當地重要經濟支柱,政府對白酒產業的酒旅融合經濟發展模式愿意全力支持或愿意進行傾斜性政策資源支持。
酒文化作為特殊的旅游資源,在開發過程中需要綜合經濟、環境和能效等因素,既要彰顯自身酒文化特色,同時也要樹立品牌意識,增強游客的參與性和體驗性。如何打造具有酒業文化和企業特色的旅游產品,是酒莊型酒企需要統籌規劃、多當地區域經濟發展全盤考慮布局的。
酒旅融合自歐美葡萄酒之鄉傳來,隨著消費者泛式旅游向深度文化旅游轉變過程中,產區全景深度酒莊游深受喜愛追捧,“酒、文、旅融合” 成為時代趨勢。以酒業為核心進行的特色小鎮建設,工業拓展旅游,酒文化旅游與產業多樣性銜接,區域文化與當地特色文化相結合,成為推動了區域經濟多元化發展的重要引擎。因此產區酒旅融合發展戰略是典型的政府搭臺+酒旅為媒+企業唱戲,只有將產區酒旅融合發展戰略準確定位為“打造中國最佳白酒酒莊生態圈旅游目的地”,集合政府、行業協會、投資商、酒企、旅行社組織、酒商組織等各類要素,進行系統規劃融合,長期堅持,不斷探索完善,才能走出一條適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產區酒旅融合發展模式來。
三、產區酒旅融合典范
——仁懷“酒旅融合”打造世界級文化旅游名片
1、仁懷市酒旅融合歷年發展戰略規劃
2017年,貴州省明確提出:以茅臺國酒旅游資源為核心吸引物,積極推動世界名酒文化旅游帶建設,打造世界級旅游吸引物和國際品牌。
仁懷是馳名中外的中國酒都,國酒茅臺的故鄉,中國醬香型白酒的發祥地,同時也是赤水河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在赤水河流域的茅臺地域,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不可復制性,醬香型酒生產釀造工藝的復雜性和獨特性,成就了醬香型酒的的稀缺性、唯一性、獨特性,成就了卓越的國酒茅臺、積淀了厚重的國酒文化和仁懷醬香產區文化。
早在1995年,仁懷按照打造“茅臺國際旅游區”思路,先后建成國酒門景區、吳公巖美酒河景區、茅臺紅軍四渡赤水景區、國酒文化城等一批酒文化標志性景觀,重點升級了紅軍四渡赤水紀念園,創建了茅臺酒廠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
2009年,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把仁懷打造成中國國酒文化之都,把茅臺鎮打造成“中國國酒之心”。
2012年再次提出:把茅臺鎮建設成為“貴州第一、全國一流、世界知名”文化旅游名鎮。
按照既定目標,仁懷提出“旅游興市”戰略,依托醬香白酒的品牌影響力和醬香文化的潛載內驅力,以酒產業為底色,把“酒”列為旅游產業發展的重點項目。加速發展國酒茅臺工業旅游、仁懷產區醬香白酒文化旅游,構建“一心兩帶三區四游”(茅臺鎮國酒之心;赤水河酒文化旅游體驗帶和仁赤高速休閑產業經濟帶;鹽津河度假區、空港生態旅游度假區和赤水河流域生態農業休閑觀光區;國酒之心探秘游、長征文化體驗游、醬香名酒品鑒游、美麗鄉村度假游)旅游體系,走出了一條“酒+旅游”的特色路徑。
2、仁懷市酒旅融合發展成果
按照“國酒之心、神秘茅臺”城市定位,遵循“國酒為根、文化為魂”原則,把茅臺示范鎮、茅臺旅游綜合體、茅臺古鎮文化產業園、茅臺旅游景區和茅臺酒工業園“五位一體”有機結合,打造形成酒文化旅游體驗環線,南北游客接待中心,國酒生態度假體驗區、國酒紅色文化傳承區、國酒歷史生態展示區、國酒現代生態展示區的“一環兩點四區”功能布局,建設茅臺古鎮文化產業園,華夏民族酒文化博覽園(在建),打造茅臺旅游的核心景區,精心打造集餐飲、住宿、娛樂、體驗、展示、商業為一體的國壇、金醬、漢春、衡昌、九九坊等一批精品酒莊,外地游客醬香型白酒酒莊原產地深度游,除了可以賞景、歇腳、喝茶、品酒、勾調、釀酒體驗等,還能通過定制、封藏、現場購買、物流郵購等多種形式買到真正的仁懷醬香酒。仁懷茅臺鎮通過傾力打造5A級景區,著力打造全域旅游,全力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世界旅游名鎮、中國國酒之心。
按照廠市同興,共謀發展的戰略思路,茅臺集團升級打造中國酒文化城國家4A級景區、茅臺酒之源等旅游景觀景點,優化包裝車間、生產車間、貯存車間旅游參觀路線,共同打造茅臺醬香文化品鑒體驗游。
先后建成購銷一體的茅臺白酒一條街、體驗品鑒為一體的醬酒文化紀念館、吃住一體的茅臺國際大酒店、供游人觀賞的巨型酒瓶酒壇、集聲電光為一體的茅臺水舞秀、反映厚重酒文化的《天釀》劇目。
如今,走進茅臺鎮,高大雄偉的入口牌坊、茅臺酒廠大門,琳瑯滿目的白酒一條街、古色古香的茅臺楊柳灣古街、與酒元素有關人文景觀讓人目不暇接;祭酒臺上,世代傳承的酒道禮儀莊重肅穆;國酒文化城中,千年光陰凝結于酒的智慧讓人感慨;茅臺酒廠內,神秘的生產工藝讓人流連忘返;跨越赤水河的茅臺彩虹橋、紅星橋、銀灘大橋如虹臥波,與對岸耀眼奪目的四渡赤水紀念塔、茅臺渡口紀念碑和陳列館遙相呼應……一幅“水村山廓酒旗風”的詩意畫卷、一座美輪美奐的“夢幻水鄉”生動展現,匯聚融合國酒文化、長征文化、鹽運文化、民俗文化、古鎮文化等多元文化為一體的古鎮紛呈展現, 吸引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讓游客在品一路醬香、賞一路美景中領略博大精深的酒文化、從視覺、聽覺、味覺和嗅覺上感受中國酒都•神秘茅臺的無窮魅力。
與此同時,仁懷在做大做強工業旅游的同時,將農業旅游和鄉村旅游深度融合,大力開發美麗鄉村度假游、田園風光休閑游、自然景觀娛樂游?茖W規劃懷中醉美文化旅游匯聚區、懷南生態民俗文化旅游區、懷北醬香酒文化旅游區,實施“五馬河旅游度假區”、“蒼龍草木年華鄉村旅游區”,引資建設云天濕地公園、李村濕地公園、溫泉小鎮、云幬山森林公園、銀湖空港生態旅游度假區等項目。已建成的神采八卦園、水彩隆堡、金山銀水、草木年華、山水藺田等景區景點,成為一張張靚麗的旅游名片,繪就了“工農旅融合、產城景互動、山水田一體”的美麗畫卷。同時大力開展“文明在行動·滿意在貴州”活動,實現“行之順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娛之開心、購之稱心、游之舒心”。
在“酒+旅游”的深度融合下,仁懷開啟了全域旅游精彩大幕,實現旅游“井噴式”增長,2016年,仁懷接待游客95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06億元。僅2017年上半年,接待游客55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66億元。到2018年實現旅游總接待人數98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28.7億元。數字變化的背后,是仁懷酒旅融合不斷探索前進的曲折道路。